阅读记录

第37章 大唐学院VS国子监,啼笑皆非李淳风[1/2页]

大唐:我点亮长安城108坊 风尘十八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十月中旬。
      务本坊,坊门口。
      太史丞王孝通和将仕郎李淳风,正往国子监的教学楼走去。
      李淳风看着巍峨雄伟的教学楼和无数正在上课的学生,不禁啧啧称奇道:“大唐学院学习氛围如此浓郁,今后定能诞生大唐的栋梁之才!”
      “未必!”
      王孝通抚须摇头道:“大唐的栋梁之才,还得看国子监!”
      闻言,李淳风笑了笑,没有说话。
      王孝通不但是他的顶头上司,还是国子监的算学博士,自然不会倾向于大唐学院。
      这时,王孝通说道:“淳风,你最近又要改制浑天仪,又要注释算经十书,今日为何有空来此?”
      李淳风笑着道:“大唐学院教学别出心裁,我自然要来见识一番。”
      近几月,大唐学院在长安声名大噪。
      汉语拼音,有助于学生独立识字,正确念诵汉字。
      标点符号,比大唐原有的圈句号、圆点号、双圈号、卜字号等符号,更能起到识文断句的作用。
      阿拉伯数字,笔画简单,采用十进制,简单易懂。
      长度、质量、面积、时间、温度等计量单位,通俗易懂。
      这些“新知识”的出现,让李淳风对大唐学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两人没走多久。
      一间名为五年级(1)班的教室,引起了李淳风的注意。
      他好奇道:“王丞,敢问这五年级是什么意思?”
      王孝通解释道:“大唐学院有年级划分。
      学生全部掌握一年级的知识后,就被允许跳级,进入二年级。
      年级越高,学的知识就越深入。
      大唐学院目前最高的年纪,就是五年级。
      班级内的学生,是三万余名学生中,学习速度最快的优等生。”
      李淳风微微点头。
      这种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看上去好像不错。
      他在班级外驻足片刻。
      只听有学生问道:“秦老师,大唐学院和国子监同处务本坊,请问我们的教育模式跟国子监相比,有什么优点?”
      闻言,李淳风和王孝通,顿时将视线投向教师。
      他们都想听听,大唐学院教师是如何评价国子监的。
      讲台之上。
      npc老师秦毅,缓缓道:“大唐最高学府是国子监。
      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国子学,入学标准是三品官员的子孙,和二品以上官员的曾孙。
      太学,入学标准是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和从三品以上官员的曾孙。
      四门学,入学标准是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
      律学、书学、算学,入学标准是八品以下出身和庶人子弟。
      真要论起来。
      你们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最多只能学习律学、算学、书学。”
      闻言,班级众学生纷纷点头。
      他们出身寒门,不是官员之后。
      如果有机会进入国子监学习律学、书学、算学,并通过科举的话,也只是从九品下的官职。
      而学习国子学,如果通过秀才科的科举,则是正八品上的官职。
      正八品上,比从九品下,整整高了七级。
      这七级,往往代表十几年的仕途沉浮。
      所以,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入仕。
      只要入仕,熬到七品官,儿子就能进入国子监四门学。
      一代又一代下来,子孙终究有机会进入太学,再进入国子学。
      秦毅继续说道:“国子监有门槛,以出身论英雄,大唐学院则不论出身。
      其次,在大唐学院你只要肯用心念书,念到大学毕业,就不会比进士差。
      这两点,是大唐学院比国子监出众的地方。”
      讲台之下。
      有学生问道:“秦老师,学院以年级划分,不知我们念到几年级,才能和国子学的学生相提并论?”
      秦毅直言道:“真要论起来,国子监也有等级之分。
      书学的学生,通过明字科科举,相当于大唐学院的中专生。
      算学的学生,通过明算科科举,相当于大唐学院的中专生。
第37章 大唐学院VS国子监,啼笑皆非李淳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