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拥有土地的。闲是为农,战时为兵。派他们征讨突厥,必定会耽误农事。那如果清查户口,让一些流民前往边地开垦呢,同时把他们编入军户,这样既能扩大耕地面积,又能增强我大唐边军的力量。同时又不会影响内地百姓的生产,何乐而不为呢?”
“妙啊,把这些无业流民派到边地进行开垦,既能解决流民问题,又能增强国力,加强边军实力,甚至于可以在边地建立军城,将来出兵突厥,可以直接以此为据点,前出突厥。军粮也可以从边地直接运送前线,大大减少了路上的损耗。恪儿你这迁徙流民之法,一举多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李世民惊喜的问李恪。
“父皇,儿臣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难道父皇忘了,三国时期曹操的屯田之法了吗?虽说我大唐如今是太平盛世,不同于三国乱世。但屯兵之法依然适用于大唐。儿臣也不过是借用,这只是屯田之法的变种而已”。
“万变不离其宗,恪儿能学习前人,用于己身。实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错,这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李世民实在想不到屯田法还能被李恪这么用。
李世民接下来又问李承乾有什么好建议,李承乾实在想不到有什么方法了,只能说三弟所言极是,不过李承乾看向李恪的眼神之中却多了几分嫉恨。
李恪趁热打铁接着说道:“父皇,儿臣也只是提了个大概,具体怎么实施,还要靠父皇和众位大臣决议。”
“没错,这毕竟是个大工程。首先是要清查人口,丈量土地。安排流民迁徙,还要有相应的奖励,免除赋税,建造边城。这些都要一个一个去做。恪儿,可如果突厥人偷袭边地又当如何呢?”李世民又向李恪抛出了一个问题。
李恪回答道:“那就和突厥人好好谈谈,与突厥人达成和议。有父皇渭水之盟在前,突厥人不会贸然毁约。汉高祖刘邦尚且有白登求和之辱,只要父皇忍辱负重三年,儿臣敢断言三年之内,颉利必定败亡”。
“好,大丈夫能屈能伸。朕等得起,朕相信大唐百姓也等得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恪儿,从明日起,朕要在宣政殿进行朝会,你也参加吧。”李世民一高兴,就让李恪参加了朝会。
要知道在皇子当中,只有太子李承乾有这个权利。只有储君才能在大朝会上听政,目的就是培养太子的处理政务的能力。如今这一权利不再属于李承乾一人。
李承乾听到让李恪也参加大朝会听政,气的压根都痒痒。凭什么让他李恪参加,他又不是太子。
不过李恪的心情可是大好啊。能够接触到大唐的核心权力圈,听取大唐群臣讨论国事的建议,必定会增强自己的见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时刻见到父皇,增强父皇对自己的好感。这是什么?这就是本钱啊。
李恪连忙跪倒在地说道:“儿臣遵命,多谢父皇。”
在问政结束以后,李恪与李承乾分别离开了延英殿。李承乾望着李恪离开的身影,愤怒不已。
“李恪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有才华了,难道他背后也有高人指点。不知道他从哪里搞来的迷魂药,哄得父皇如此开心,竟然让他参加明日的大朝会”。
“哼,不管你耍什么花样,大唐太子永远都是我,不是你李恪,咱们走着瞧”。
第四章:屯田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