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章 二十一[1/2页]

一代文豪林黛玉 鹿门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只“大猴子”脸上涂得猴脸,红红粉粉,身上披着戏文里的大红袍子。
      原来这就是叔叔要探望的那位朋友,杨家的大少爷,表字文举。
      我管他叫文举叔叔。
      我们本来就打算走,谁料文举叔叔苦留。只得答应住几天。
      卸去滑稽打扮的文举叔叔,年约三十多岁,生的是很清秀温和,只是很孩子气。
      那天我们到杨家的那场火,就是杨叔叔因为琢磨鞭炮,而捣鼓出来的。
      杨家的宅院,与我家和贾家都不大一样。是标准的江南深宅。也很富丽堂皇。
      但是院落深深,走廊长长,吹过来的风全都是药味。我们经过的时候,主人下人,都缩在廊下的阴影里看我们,窃窃私语。
      叔叔去前边,我去见杨家的女眷。
      杨叔叔是长房的大儿子。他上面还有父母在,下面,曾有过一个儿子,却很早就夭折了。妻子又病怏怏的。他还不肯再纳通房。
      他的族人倒都是人丁旺盛。光堂兄弟就有十几个。
      杨老夫人虽然语言慈蔼,但是眼角耷拉下来,褶子层层叠叠,手上的老年斑,嘴里熏着香吐出来一股樟脑似的朽味道。
      拉着我说话的几位堂夫人,手虽然着红穿金,都是笑脸,但似乎眼角都没有笑纹。脸上涂着的脂粉得有几斤。
      没有见到杨叔叔的夫人。据说是身体不好,在养病。
      杨家的小孩子都像鹌鹑一样,不会乱跑,更不会多笑,乖的一声都不吭。
      下人们也都不说一句话。
      等到杨家老夫人回去休息了。
      几个夫人,几位小姐,才说起话。
      一会谈到一个话题,说是昨晚守夜的老婆子居然在一位小姐跟前跌了一跤,衣服都跌得裂了,老脸通红,就嘻嘻哈哈地觉得滑稽,笑起来了。又谈到什么样的衣服绸子才时兴,各房得了多少。又谈做怎样的胭脂。又谈昨夜见到一盆从北边运来的名花开了。
      零零散散,蝎蝎螫螫,花花草草,这这那那。
      谈得最远大一点的,也撑不过是离杨家不远的一个庵堂,什么时候去上个香。
      如果我提到从外面千里到扬州的经历,“抛头露面”,她们就拿扇子遮着嘴惊呼。看到我手上的一些茧子,一位小姐甚至目露同情。
      如果我不自觉地走路步子快了一点,大了一点,甚至不小心蹦了一下,就是一场含着鄙夷的窃窃私语。
      她们对我日渐红润的脸色都进行了非议――吃法的时候,我习惯性地吃完了一碗。满席顿时瞪目结舌。
      她们自豪于自己苍白到不见一丝血色的皮肤,走不了几步就腿软的体力,吃不了半两饭的虚弱,认为这是一位千金小姐应该有的教养和高贵。
      饭后,一位夫人又提议要打牌。我不会,也不喜欢,就一旁看她们抹骨牌。
      于是,又一阵窃窃私语。
      她们看我的眼神,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成了一个忽然闯入什么蚂蚁微渺世界的格格不入的庞然大物。
      尽管,她们这样的日子,我也过了十几年。
      而不一样的日子,我才过了几个月。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感到浑身不自在。
      我忽然地想念起二十四桥,想念起瘦西湖,想念起赶路途中在叔叔指导下练习描摹人物,学习西洋语言的日子。想念起千里行船时看到的水面宽阔,船夫唱纤歌。
      甚至想念起之前因为不会洗衣服而流眼泪,因为需要自己提水而恼怒的时候。
      我问叔叔:“我从前……也像她们那个样子?”
      叔叔笑了:“什么样子?”
      我没有回答他。只是说:“我不喜欢这里。”
      整个杨家的色调,都是灰冷的。
      我们在这里住了十几天,我从没看到什么杨家人会露出一个弧度过了头的微笑。
      面子上规规矩矩,礼礼节节。
      而底下,我有时候穿廊过道,耳边又能听到叫我浑身发冷的:“那丫头怀上了,拉出去卖掉”、“爬灰”、“发贷,那个家的人还不交,送进衙门打死”之类的阴暗里的低语。
      杨家全部的光彩,大概只有文举叔叔一家了。
      文举叔叔和他夫人的院子里,有一个小池塘,池边种着颗杨柳树。
      他会哈哈大笑着抱起小孩子转圈,笑出一嘴的白牙。
      也会阻止杨家人因为一点小事,就对下人发脾气,打骂、发卖丫头,说:都是一条性命,何苦!丫头也是爹生妈养的。
      府里兄弟争吵,他就笑嘻嘻地过去拉架。
      他没有什么架子,即使是看见一个下人的孩子难过,文举叔叔也会披着大红的袍子,滑滑稽稽地去逗他开心。
      文举叔叔的夫人姓陆,和文举叔叔志同道合,十分恩爱。
      陆夫人虽然身体不好,但永远是和和气气的。是真的发自心底那种和和气气。
     &nbs

第21章 二十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