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四节 清平乐(三)[2/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 慕容古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修建要塞,探测疆土,绘制地图。第四,安抚移民,鼓励垦荒,保障商旅,传播三教。第五,公平断狱,惩治凶顽,纠察不法,明辨是非。”万历将想好的事情一一说来。第一是军事要求,第二是同化异族,第三是开拓疆土,第四是巩固疆土,第五是维持秩序。如果真能一一实行,在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一齐用力,没有巩固不了的疆土。
      申实行全记下来了,问道:“陛下,还有么?”
      “诸位先生还有什么补充的呢?”万历问道。
      张居正见众人不语,方才说道:“陛下之法虽善,但也需要真才实干,懂虚实,识变化的人方能实行陛下的计划。不然,使用一庸才,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沐氏镇守云南两百多年,未有闪失;中山王一门两公,世代对掌两京兵权,也甚称职。乃是因将门世家,家学源渊,才干优长。如果陛下用勋臣为都护,世代镇守一方,加以朝廷大吏的辅佐,应该无事。”
      这到是一个好点子,万历随口问道:“先生以为何人可当此人?”
      “李谪凡新近平定女真,威望正高,自然再合适不过。”张居正笑道。
      本来准备反驳张居正的人听到举荐的名字是“李谪凡”后,都很识相的闭了嘴。李谪凡打了胜仗,明摆着是要加官进爵的。张居正明面是举荐李谪凡,实际上是讨好万历帝,真是“大大的狡猾”。
      万历也明白了其中的关巧窍。细想一下,用勋臣镇守边关也不是什么好计划,将门是有虎子,可更多的是鼠子,张居正所举的两个例子不过是例外,侥幸未败罢了。退一步说,即便有才干,也不宜留在留在边疆掌握兵权,那就真有可能尾大不掉了。张居正不会想不到这一层吧?万历猜想,张居正看准了自己不会用勋臣镇守边疆,才举荐李谪凡;这样一来讨好了万历,而且也不会带来不好后果。真是老奸巨猾。莞尔一笑,道:“李谪凡这一次立功东北,朕有赏赐;安东都护一职就让李化龙但任吧,他也懂兵事,又熟悉东北,才德皆备。安东校尉的位置,朕看薛论道可以,老成宿将,果敢坚毅。诸位先生可有意见?”
      “陛下圣明。”
      东北大体已经平定,调回李谪凡,留下李化龙薛论道二人,应该能够胜任。但是要将这一块土地永久纳入中华版图,却还需要数十年之功,难点就是移民问题。早在万历二年,朝廷就放松了户籍制度,后来废除人丁税,更增加了人口流动的自由。几年下来,台湾海南岛移民较多外,辽东新移民就很少了。原因一来是人民安土重迁,不是迫不得已是不愿意离开故乡的,而辽东又是苦寒战乱之地,吸引力也不如东南,移民就更少了。
      一块国土没有一定数量的国人,是很难保住的。想晚清俄国之所以能割掉清朝东北大片领土,原因之一就是那些地方人民太少,朝廷控制力弱,向心力也小。等到俄国人统治几十年后,就完全俄化了。
      在历史上大规模移民的动力一是政府强制迁徙,二是民间自发。强制移民,民怨太大为万历所不取。而自发移民又缺少必要的诱因,正是让人头疼啊。
      “陛下,太祖高皇帝设立卫所,屯田戍边,收效巨大。现在在安东都护地面也可以如此,设立卫所。”兵部尚书方逢时建议道,“卫所一可以从关内迁徙,二可以将征服之蛮夷编排成卫所,由都护府统领,保卫边疆。”
      民代是军民分制,卫所由军户兵丁组成,是可以整体迁徙的。万历也有这个打算。而将蛮夷编成卫所,也不失于一种控制同化蛮夷的手段,但说来容易做来难,说道:“迁徙一些卫所到东北镇守紧要地方,朕同意。但编拍蛮夷,朕以为当谨慎行事,彼此性情不同,强制编排,容易引发乱子,可让都护试行,看看效果再说。”
      王赐爵也道:“陛下,东北苦寒,与中原气候大不一样,故而中原之民不愿意北迁。但古人云‘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若以利诱之,也许有效。臣见李化龙折子上说‘东北旷野千里,黑土肥沃,鱼满江河,是大有为之地,可诏告天下东北之地方‘谁开垦谁有,十年不征,以诱惑中原少地的农民移民东北,同时朝廷也应设立专员,负责移民事宜,该移民提供帮助,提供种子牛马,保障其安全和最初的生活。”
      万历笑笑,法子是老法子,但却有了新意。第一女真平定,辽东安静,吸引力上升;第二,免税年限延长到了十年;第三是朝廷会主动提供种子牛马,保障其生活生产。
      对张居正申时行等人道:“先生们以为如何?”
      张居正道:“老臣以为可行。”

第二十四节 清平乐(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