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六节 清屏乐(五)[1/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 慕容古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十六节清屏乐(五)
      于是,内阁诸臣又忙不迭回到御前。
      万历坐在六折屏风前,冥想了好一阵,方说道:“诸位先生,本朝的礼乐制度怎样?”
      天子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众大臣一时摸不着头脑,张居正道:“本朝礼乐多采用周汉唐宋礼法,略加变化,虽未为至善,但比之前朝,已经远远超出。”
      万历点点头,礼乐在传统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内容万历却不大了解,这几年祭祀庆贺等事,不过是因袭传统,依照葫芦画瓢,并未深究其中的含义。刚才说到抚恤阵亡将士,万历觉得应该给予烈士国家祭祀,方问起礼乐来。
      “那诸祭祀之中可有祭祀阵亡将士的?”
      申时行对道:“礼乐祭祀上感鬼神,下则教化百姓。太祖初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征耆儒,分曹究讨。定拟祀典,历叙沿革之由,酌定郊社宗庙礼仪。”
      万历打断申时行的话,问道:“那可有祭祀阵亡将士的?有还是没有?”
      “没有。”申时行道,“但是国家功臣可以陪祀太庙,两京又建有功臣庙,四时祭祀;各地也建有诸神庙。此外还有旗纛﹑国马神﹑厉坛等祭祀,可以稍稍弥补缺失。”
      旗纛是祭祀军旗的,国马神祭祀战马神,厉坛祭祀无主之鬼。有祭祀﹑天地﹑社稷﹑宗庙﹑先贤﹑山川﹑日月﹑佛道﹑功臣,甚至厉鬼的,就是没有祭祀烈士的。看来是将战死的勇士当着厉鬼对待了吧,想到此,万历感到有些悲哀。
      “将士为国征战,奋不顾身,杀身成仁,保卫百姓平安,社稷无忧,却没有专门的庙宇祭祀,朕甚是痛心。”万历缓缓说道,“可以仿制功臣庙建立忠烈祠,凡是为国捐躯之将士皆可以入祭,朝廷和皇室每逢清明以及元旦中元等节气遣使祭祀。”
      忠烈庙建筑分成三部分,第一为祭祀之地,殿名为“成仁殿”;第二为神位安放之处,堂号“追远堂”;第三为遗物陈列之馆,名为“昭烈馆”。其色彩用黑白二色,建筑材料多用山石。
      忠烈庙入祭和祭祀礼节:将士阵亡后,由所在卫所边镇题写生平事迹,然后由军官奉送其牌位和遗物到忠烈庙。忠烈庙礼官奏乐迎入,在“成仁殿”祭祀后,牌位安放于“追远堂”,遗物安放于“昭烈馆”。一旦进入忠烈庙,除非发现其人有叛国通敌谋逆之罪,经过礼部和兵部同意,方可移出其神位。
      元旦﹑上元﹑中元﹑下元﹑清明五大节气由礼部官员﹑兵部官员和皇家太常官员一同祭祀。祭祀的规格一如孔子的文庙,但所演奏的乐曲改为,此外,又令礼部会同道教名人共同研制哀乐。
      拜访忠烈庙的礼节:拜访者需以素服入庙,入庙前需要斋戒;军人可以戎服入祭;除亲戚外,他人不允许进入“追远堂”;皆可以参观“昭烈馆”。允许献花,允许私人祭祀。
      在忠烈祠无礼者,依律治罪。
      忠烈庙的管理:由天子选年高德韶之人主持,任期不限。受礼部和监察部门的监督。
      万历一口气将自己的决定说完,看着面面相嘘的众臣道:“先生们以为如何?”
      方逢时道:“陛下考虑周全,老臣附议。”
      王赐爵也道:“战死者为厉鬼,厉鬼无所依,则危害人民。陛下建立忠烈庙,大礼祭祀,使厉鬼有所依,不为灾害。臣也赞成。”
      “但祭祀的规格依照文庙,比同孔子是不是高了一点?”申时行道,“士卒怎么能与先师比肩?”
      万历笑道:“孔子以文章教化百姓,士卒以干戈保卫百姓,虽文物异途,其道则一,都是为国为民,祭祀也就应当一样了。”
      万历一席话似是而非,让申行时不好反驳。张居正道:“陛下说要制定哀乐,臣到想起了一人,乃是全真道士,名为洪守正,现在寄居白云观。其人道法微妙,内外兼修,于礼乐也有见解,可以为朝廷效力。”
      其余内阁大臣见张居正举荐了一个道士,都微微变色。在本朝历史上,武宗好佛,世宗好道,都是广为士人所诟病的。举荐洪守正,若是因此等到宠信,岂不重蹈嘉靖覆辙。
      “也好,就请这位洪守正与礼部,连同郑王世子朱载堉一同制定祭祀哀乐吧。”万历说道,“朕也不提别的要求,就要庄严肃穆,发乎情,止乎礼。”
      鬼神的有无且不去管他,但是对阵亡将士给予祭祀,致以敬意却是应该的。其祭祀的礼乐当然就该庄严肃穆。
      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本应该严肃对待。但依照万历的经验,中国人在这一方面似乎很随便,似乎不怎么看重性命,可以卑微的活着,也可以毫无意义地舍弃了性命。对待死亡也是如此,在悲哀的场境中,常有滑

第二十六节 清屏乐(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