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七节 将军令(一)[1/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 慕容古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十七节将军令(一)
      批完了一天的折子,万历伏在案上,一边绞尽脑汁回忆关于防治天花的知识,一边用不太工整的小楷一一写下来。天花的可怕,万历是知道的,文学作品的描写就不说了。就是在另一个时空,他的一个叔叔就是死于天花,每当祖母说起那事,都还伤心不已;那已经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如此危险;可想而知,在明朝万历年间天花是何等的厉害了。
      但是人可以利用自身的免役系统预防天花。记得有一种“种痘”术,可以防治天花,简单的做法就是将出过天花的人的痂磨碎了,吹少许到人的鼻孔中去,碎末中含有天花细胞,引起人体免役系统的反应,这就会产生出天花的症状,比如发烧。但是因为这些细胞中没有遗传物质,天花细胞不能繁殖,人体的吞噬细胞可以轻易地消灭他们,而且因为有了这一次的“侵入”,免役系统会记住它,所以在下一次天花病毒袭来时,免役系统会很快产生相应的吞噬细胞,消灭病毒。这就是为什么人一生只会出一次天花的原因。
      凭借着有限的一点知识,万历明晓原理,但是要如何将这个原理说给李时珍呢?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是不是有点骇人听闻?这个时代人们的普遍看法还是认为天花是神仙降罪的结果,开明一点的也认为是阴阳二气的不调和,即便知道其传染性,却不知道为何传染,如何传染,更别说细胞和免役系统了。
      要是有显微镜就好了,万历暗想。有了显微镜,就可以将细胞“展示”给他们看,也方便解释原理。不过现在帝国的工匠,包括万历都还没有制造显微镜的能力,因为玻璃的清晰度不高,制造千里镜已经勉强了,显微镜就更别想了。
      想了好一会,万历决定使用“气”这个名词来解释天花的传染性,说“气”是由万千微物组成,可以在空气中漂流,祸害人民。因此,患天花等传染病的必须隔离。这种解释一方面跟传统的“瘴气”“疠气”挂上钩,便于李时珍接受;一方面又夹带私货,将细胞变成“微物”装进去,为了消除疑惑,万历还特意引用了佛祖说的“一瓢水中皆有十万八千生物”来补证。
      接着就详细介绍了“种痘”之法。对“种痘”法的原理,万历左想右想,都没有合理的说词。最后只好用实际的效果来证明——这是看得见的,也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虽然没有理论的支撑,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如果能迅速推广,挽救更多人生命,万历还是满意的。
      满满地写了几大张纸,觉得差不到了,万历才搁了笔。又从头仔细看了一遍,补充了几处脱误,才定了稿。
      又另取了朱笔,在后面做出批示:先让李时珍小范围试行,观其成效,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成效好,便在全国推行。
      万历知道后来英国人对付天花用的是“牛痘术”,效果和安全都比“人痘”好。但是万历也不知道牛痘的法子,只好先推行“人痘“防治天花,挽救更多的人。毕竟,人的重要性,万历这个帝国首脑还是明白的。他甚至还记起了天花在军事上和种族上的妙用,那就是最早的生化武器了,不知道日本人对天花免不免疫。忍住了笑,让安宁派人将写好的送到太医院,交给李时珍。
      新年一天天的近了,万历却高兴不起来。他早过了新年兴高采烈的年龄。当一个大帝国的家,这时候必须一边计算着这一年的收获得失,一方面计划着来年的日子。不为远虑,必有近忧,何况现在是多事之秋。
      明年,万历十年,会发生什么呢?
      看着雾朦朦的天空,万历想了好一会。
      “安宁,李谪凡到了那里了?”
      “李谪凡昨天过了山海关,张简修也快到天津了。”安宁一边逗着廊上的画眉,一边回答。设立安东都护府后,万历没有安排李谪凡在其中任职,而是把他召了回来,同时召回的还有在西南的张简修。因为羽林卫中可以担当大事的都已经派出去了,万历身边一时没有用得顺手的人才,索性召回了李张二人。
      “呵,还敢得上过年。”万历笑道,回头叫安宁道,“别弄鸟了,去通知太仆准备车马,让唐郎准备侍卫。”
      安宁忙丢开手中的谷子,喜道:“今天要到那里去玩啊?”
      “小鬼头,就知道玩。”万历笑骂,“今天是去北军大营。”
      算来戚继光执掌禁卫军已经快七年了。当初万历让他整顿京师大三营,重新编排,制定训练计划,演练器械阵法。重新编排后的禁卫军,分成十个师,每一师大约万余人。其中骑兵四个师,步兵三个师,一个车兵师,两个火器师。
      万历给的期限是五年,到了万历七年,朝廷西北﹑东北﹑西南用兵,先后从禁卫军抽调用了一部分兵力,参加战斗。从各地反应上来的情报来看,禁卫军的纪律﹑战力﹑组织﹑配合都比九边边军高了不少。而从讲武堂军校毕业中下级的军官的不断加入,也增强了禁卫军的战斗力和指挥能力。同时军法官的设立和书记官的派遣,也保障了军队的纪律和填充了士卒的信念。
      这让万历感到勒紧裤袋挤出来的银子没有白费。一面奖赏戚继光,论功封为侯爵,晋少保,兵部尚书衔,北军大营元帅;一面让南京也依照戚继光的法子整顿南京驻军。万历希望经过整顿后,帝国能在南北同时有一只十万人左右的能用于野战的机动兵力,这些兵力加上九边边军,水师和保卫地方的卫所军队,应该可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危险。
      天子一行人接近北军大营时候,就听得一声军号,营中旌旗不动,辕门大开,十多人快速迎出,当先一人身着文官二品服色,正是北军元帅戚继光。
      安宁小声对身边的安歧道:“当年周亚夫在细柳营戎装参见汉帝,营垒严肃,历代称颂其善于治兵。今日,戚元帅也是威名远播,作派却大不一样。”
      安歧一愣,随即淡淡笑道:“所以说,他们的结果也大一样。”是不一样啊,别的不说,但是他每年送给你的好玩的玩意儿就不少吧。
      “臣戚继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元帅请起。”万历步下车,扶起老将军。脑海中却想起了电视画面中领袖新年慰问军人的画面,顺口问道:“老将军,军营中过年准备得如何了?”
      戚继光正不知道天子为何突然驾临,忙回答道:“回陛下,一切新年所用之物依然准备妥当,军士的新年赏赐也发下去了。而且新年期间的安全防卫也都一一安排好了。”
      禁卫军的军人都是募兵,不从卫所抽调。其管理也是模仿人民军队的管理——虽没当过兵,但总听了看了不少。禁卫军有自己的后勤系统和运输队伍;有自己的营地和专门的训练场地;有严格的营地纪律;军士有军衔制度;有专门的假期,每年有一个月的带薪休假,实行轮休制。
      “很好。”万历说道。在戚继光的引导之下,进入中军大帐,在与禁卫军各师将领﹑军法官﹑书记官寒暄一阵,了解一些军中情况后,万历边让他们都下去了,单单留下了戚继光和安歧二人。
      “陛下是在谋划北方之事吧?”戚继光问道。
      万历向安歧点点头。

第二十七节 将军令(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