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八节 将军令(二)[2/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 慕容古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承受失败的勇气。而且,这样的损失朕也承担得起来。”
      安歧说道:“可是如果失败,朝廷大臣恐怕会不再支持北伐。”
      “他们是但愿天下无事,优游岁月,不愿意做冒一点危险的事。”万历想起了张居正,这个支持自己的首辅。张居正尽了全力纠正文官作风,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一旦张居正去世,后继者中有还有这样的魄力,冒着与全体文官为敌,继续支持自己呢?申时行?王赐爵?许国?还是年轻的王家屏?陈于陛?
      也许谁当首辅都不重要,自要自己坚持就行了。像一个钉子顶在那里,决不退步。大臣能奈我何?
      良久,安歧问道:“陛下认为有几分胜算?”
      “八分。”万历如实说道。没有超过六成的胜算,万历根本就不会有发动战争的意思,而于戚继光商讨后,胜算变成了八分。但既然是战争,那就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运气和意外总要占一定的成分。
      不过,万历也明白。像蒙古与大明这样对持多年的敌手,不是一次打击就可以消灭的。即便这一次戚继光消灭了察哈尔的主力,蒙古还有其它部落,距离控制蒙古高原的目标还很远。这一次出兵只是一个开始。
      抚摸着锦衣卫连同兵部绘制的地图,上面用白色标识着蒙古各部落的分布。然后指头停在了长城外一个表示城池的圆圈上,参加过绘制地图的安歧知道,那是大明从前的大宁卫。本朝初年,是宁王的封地,也是长城外重要的战略要地,进攻蒙古的基地。但在永乐年间放弃了。
      万历的想法是:如果戚继光能击败察哈尔,就恢复大宁卫;在辽东因为女真已经大抵平定,辽东镇也要向北迁移;在河套,收复河套地区后,可以在朔方建立军镇,靠阴山,监视俺答部的王城。这样在东﹑中﹑西三个方面都将对蒙古保持进攻态势,改变大明与蒙古以长城为界的现状。
      还要多少年才能击败蒙古,还要多少年才能完全控制这片土地呢?
      万历心中没底。
      也许击败蒙古不难,难的是如何驯服蒙古。否则,去掉了蒙古,又来一个更为凶狠的游牧对手,就像宋代对付辽金蒙古一般,那就麻烦了。根据记忆,如果明朝不控制蒙古,那将来控制蒙古的就极有可能是俄罗斯,想到此,万历就恶寒。
      回想满清控制蒙古的策略,万历已经决定全部采用。但也知道光凭那些是不够的,自己还得寻找更为妥善的方法。在政治﹑军事﹑宗教﹑经济等方面都要下功夫。
      政治上,分封诸部,继续让蒙古处在分裂状态中,优待其首领,用中原的物质文化腐蚀其身心;军事上,建立军镇监视,抽调蒙古精锐为雇用军;宗教上,推崇喇嘛教,消其厉气,使其不事生产,减少人口;经济上,收购蒙古的马匹羊毛,满足下层蒙古人的生活,避免其因为饥寒生盗心。
      皇帝这个职业也有它的责任和使命,比如完成国家的统一,比如保障子民的安宁生活。而在这两方面,万历明白自己还需要努力完成许多事。他不是在铁笼子中昏睡的人,知道世界的历史是怎样的走向,这让他无法逃避,只有直面。
      过了一会,才对安歧说道:“你今日留意一下土蕃喇嘛教的情况,了解各个派别的教义﹑流传情况以及其对大明的态度。”
      虽然有些莫名奇妙,安歧还是接下了任务。
      安歧刚退下,陈于陛就到了。万历也暂时停止了思考,从御膳房取来一坛花酒,君臣二人饮酒闲话。说着说着偏又说到了国事上。陈于陛因道:“陛下命臣查找的历朝大将北征的记录,已经查找好了。现正太史台的官员正在抄写,明日就可以送抵御前。”
      “有劳了。”万历饮了一口酒。前人的经验大可以为我所用。
      “首辅张大人病了,派人来告假。”陈于陛接着说道。
      “什么病?”万历吃了一惊,记得张居正就是在万历十年去世的,难道就是这一次么?
      “帖子上说是风寒。”
      “让太医院派遣最好的太医前去诊治,不,让李时珍亲自走一趟吧。”万历吩咐道。历史上关于张居正的死因有很多说法,万历到了这个时空后,知道这些说法不是空穴来风,便暗示了张居正几次,还从太医院选派了两位太医作张居正的保健医生。如果,这样,还是不能改变张居正的命运,那真是天意了。

第二十八节 将军令(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