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旌旗十万之五
一千步对骑兵来说并不是难以逾越的距离,尽管明军的虎蹲炮不停的轰击着阵地最前方的区域,构成一个死亡地带。炮弹炸裂之处,十数步内的骑兵纷纷落马,但大多数骑兵仍然冲过了炮火最猛烈的区域,进入火炮夹角和射程难以企及的区域。他们敏捷射出箭头宽而大的长箭,冲在最前面的骑士已经取出了挂在腰间的弯刀,或是笨重的斧头狼牙棒之类的重武器。
在宽近千丈的阵线上,三万骑蒙古骑兵发起的冲锋有着惊人的气势,呼啸而来的骑兵像是天边的黑云陡然压了过来,甚至压制住了明军轰鸣的火炮声。
明图安对此感到满意,这才是威震天下的蒙古骑兵,虽然明军的火器给己方带来了一些损失,但是草原上最终的胜利者仍将是英勇的蒙古人。骑兵快若闪电的冲锋将冲跨明军松散的阵形,战车﹑火枪﹑火炮都不能阻挡蒙古骑兵,在骑兵的马刀和弓箭下,明军的步卒没有丝毫的逃生余地。
他一边观察着前锋的战况,一边指挥冲在后面的骑兵用箭头小而尖利的箭支攻击明军,为前锋提供支持。弓箭和骑兵,原本就是骄傲的蒙古人的两项致胜法宝。
在骑兵们冲到快接近两百步时,明军的战车发动了攻击,随着一阵火药喷射的嗤嗤声,数万支利箭拖着淡蓝色的尾烟激射而出。这些火箭的劲道并不比寻常的弓弩差,四百多辆战车每一辆战车都能同时发射一百多只火箭,一瞬间,四万多只火箭如同绚烂的流星陡然从明军阵中飞射而出。当这些燃烧的流星飞临到蒙古人头上时,就如同火雨天降一般,以灼热的锋矢洞穿敌人的甲胄与身躯。蒙古人密集的骑兵编队顷刻间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好几千人惨叫着化为一个熊熊火团,身上兀自刺猬一般插满长箭。战马身上也插满燃烧的火箭,吃痛的狂奔哀鸣。
战车一直是戚继光对付蒙古人的首选,在蓟镇为总兵之时,就组建偏厢战车营,以战车为移动的堡垒对付来去迅捷和冲击力强的蒙古人,同时在战车上安放火炮,以火炮攻敌。到了京师之后,又与万历商讨军事,对战车部队做了改进:一是全部用马匹牵引,增加机动性能;二是将火炮战车和火箭战车分开,将火炮独立出来,同时在战车上安置火箭匣,以子母匣装备战车,一次射击完成之后,操作手可以很方便地换上预装好的新发射匣,以卓越的射速和威,给予敌军重大杀伤。火箭战车除了发射匣装火箭外,还能发射一种巨型火箭,巨型火箭箭上装有大量的桐油,可以引燃大片区域,是火器司为对付蒙古人专门发明的,若在秋冬天高草干之时,在草原上发射这种巨型火箭,后果自然明白。
此时,战车队伍后面的火枪兵也在旗手的号令下,整齐地向前移动,来到战车与战车之间地空隙处,由三列横队变成五列横队的小方阵,用手中新式燧发枪展开了攻击。面对密集的蒙古队形,火枪兵甚至不
第二节旌旗十万之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