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节北风不竞之一[1/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 慕容古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四节北风不竞之一
      万历十年二月,北风依然凛烈,刮在脸上刀割一般疼痛。“家乡这时候该春暖花开了吧。”马背上的李谪凡一边小心的控着缰绳,一边摸摸脸庞,默默想到。虽然已经在北方生活了多年,但仍然没有习惯北方冬季的严寒,风吹得脸庞生痛,让他不由回想起了故乡。他的故乡福建,一个温暖湿润的地方,就是三九天也没有多少寒意。军旅匆忙,说起来,已经好几年没有回过故乡了;春节期间,二弟李小仙曾到京师与自己一会,说父母康健﹑家中安好﹑海上的生意也兴旺,方让李谪凡微微安心。自己身为长子,不能侍奉父母,以后恐也难有机会,心中总是有愧。
      “将军,前面就是青冢了,传言王昭君埋骨此处,可否稍停留一会,让属下们观瞻观瞻?”同行的青年军官言传庆带了十多个同伴,赶上李谪凡请示道。这一次随同李谪凡赶往归化的,除了亲兵卫士,还有五十多名致德公学和讲武堂毕业的学员。言传庆就是其中一人,他讲武堂毕业,先在羽林卫呆了一年,万历见他机警,便拨给了李谪凡使用。
      李谪凡闻言一笑,虽知所谓的名胜古迹大多不可靠,但见言传庆期望甚高,不便扫兴,说道:“佳人埋骨于此,想必这土也是香的,不然怎么引得你们来此?时间不多,快去快回吧。”
      青年军官们一阵欢呼,各自驰马奔向古冢。
      远眺过去,一座小小的坟堆,碑阙倒卧,石像残缺,坟上老长的枯草因风偃到。一代佳人,绝代风华,最终也不过一垄黄土。经过旷野的风呜呜作响,如泣如述,像是在叙说那个千年前的哀婉故事。
      一会儿,青年军们回来了,一个道:“汉元帝如何让昭君远嫁胡人?以致佳人抱恨而终!真真可恨可叹!”
      又一个道:“当时国家将相无能,用和亲之计,让一个弱女子对付大敌,真让天下男人害羞!”
      先一个道:“难得昭君深明大义,为国捐躯。只是如此不免让我等须眉蒙羞,千载之下,还让人气闷。”
      另一个道:“对仁义人将仁义,对蛮夷就当用刀剑说话。蛮人不讲仁义,无父子君臣之仪,汉家偏想用‘亲情仁义来羁縻蛮人,真是打错了算盘。”
      言传庆接着道:“和亲也未必全不对,有时还是可以起到羁縻的作用的。不过关键还是自己得有强大的武力,威慑群夷;不然亲和啊,互市啊,都是空话,必将为蛮夷所辱。将军,你说是不是?”
      李谪凡先前听他们议论,觉得有些意思,见言传庆将自己扯了进去,笑骂道:“有空闲扯,还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对付蒙古吧。现在议论汉人和亲无能,对付不了蒙古,后人也要笑我们无能了。”如何对付蒙古,李谪凡心中也没底,对付女真的法子多半不能适用。因为女真之地乃是平原,可以开垦为农田,可以移民,最终同化女真人,这在草原上是行不通的。万历给李谪凡的谕旨,让他赶到归化后,与张佳胤通力合作。张佳胤是进士出身,担当过多种职务,见识才干都是上上之选,应该有所建树。
      “是!将军!”众人一吆喝,齐齐驱马前进。他们在军校学习时,就早听说李谪凡大名,年纪轻轻就能独当一面,统帅大军征伐异域,开疆辟土,封侯赏赐。特别实在训导官员的宣传下,原本一分的功绩,都会被宣传成十分,何况是真有功业的?因此,李谪凡虽年纪与他们相当,却是他们的偶像。至于民间的那些无聊传言,都被选择性的遗忘了。
      一行人赶到归化。城中戚继光和三娘子率领明军诸将和土默特蒙古诸首领赶到城外迎接,已经摆好香案迎接圣旨。李谪凡宣读了圣旨,一是下令撤军,二是正式诏封把汉拿吉为顺义王,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并颁赐赏赐。
      对天子的撤军令,戚继光并不意外,就是天子无此圣旨,他也将请旨退兵。大军在外,粮草难以为续;而且数万大军屯于土默特的王城,把汉拿吉等人心中也不安。三娘子委婉的透露了这个意思,戚继光权衡利害,认为还是撤兵为上。耳听圣旨如此,心中欢喜,起身对李谪凡说道:“上使一路辛苦,戚某已经备下酒席,请上使移步。”虽然李谪凡是后辈晚生,但前来宣布旨意,戚继光也不便怠慢。
      戚继光虽谦逊,但他是何等的身份资历?李谪凡忙道:“戚帅不必客气,晚生万万不敢当。这酒席还是免了吧,晚生来的时候,首相大人不幸薨逝了。”
      戚继光闻言,神色立马黯淡下来,眼中的欣喜一扫而空。他身为大将,知道武事艰辛,这几年得万历和张居正的支持,才得以大展手脚。没想到刚见成效,张居正就去了。他喃喃自语道:“天不佑善人。”
      其它大将也都黯然,要知道宋明以来,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低,一二品的武将却要受三四品的文官节制。在军事上,也受到文官的诸多牵制,打胜了是文官的功劳,打败仗了就是武将的无能!在此条件下,武将要想立功,真是难上加难。张居正当国的这十多年,在万历的支持下,给了武将不少支持,提升武将的地位,解除对武将的诸多牵制。因此,这些大将才有发挥才能的机会,才能有所作为。张居正病逝,他们自然伤心,心机较深的,还想到了朝廷接下来的人事变动,是否会改变张居正的政策,不免有些担忧。
      李谪凡反劝道:“大帅立功边疆,足可以告慰首辅大人了。”
      戚继光稍清醒过来,忙给李谪凡引见了麾下诸将,以及土默特蒙古诸首领。李谪凡一一见过,持礼周到,对张臣麻贵等人还适当的恭维几句。李谪凡几年前突然出现在军中,立功建勋,声望骤然上升,隐隐有超越九边总兵的趋势,这些久镇边关的大将资历远在李谪凡之上,心中很是不服气。今见李谪凡人物出众,谦恭有礼,又顾忌着天子的颜面,都发作不得。李谪凡又道:“诸位将军此次立下莫大的功勋,皇上着实喜欢,已经命人铸造公侯的印玺,准备酬劳诸位,待诸位回京一体封赏。先命末将犒赏慰问,稍示天子赏功之心。”
      一席话,便冲淡了哀愁,让诸将欢喜起来,与虚幻的义理相比,现实的利益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当兵打仗,出生入死,不就为了功名嘛?诸将欢喜之余,各自心中又在估计自己能得到什么封赏了。
      戚继光微微一笑,与三娘子等人引领着诸将回到城中。因为张居正的丧事,撤去了歌舞,只上了简单的酒席。一翻礼仪性的祝酒后,戚继光便将李谪凡请进了内堂,单独议事。以他的身份,自然明白万历派遣李谪凡来,绝对不是为了传几道圣旨的。留下诸将商议搭建灵堂祭祀张居正,三娘子也说要请达赖做法事。
      “陛下的意思,是想留下一部分人马,由晚生统领,驻扎在归化一带。”后堂,李谪凡开门见山的说道,“仿效建州诏讨司的例子,对付蒙古。”

第四节北风不竞之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