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嫡长女。
      元幼祺从没想到,肃王府会与这些事纠葛在一处。
      至于这首童谶中隐晦所言之事,若非当真经历过这些的人,怕是不会迅速地联想到那里,只会为这首童谶中诡异而血腥的画面所震撼,更会觉得好奇:这幅场景,究竟所指为何?
      然而,元幼祺是经历过那些往事的。她看到这几句谶语,脑袋里转了两个来回,便明白了其所指了。
      这首童谶,无非就是给不知当年实情者营造出这样一个图景——
      当年曾有一个女子,怀了一个孩儿,却因故未能顺利产下这个孩儿。不止孩儿未曾诞下,且这女子还被歹人鸩杀,连尸首都被那歹人一把火焚了个干干净净。此即“襁褓未,母饮鸩”。
      而这个女子是谁呢?那便是先帝的昭妃顾氏,“看”即是“顾”之意。
      那么顾氏和她腹中的龙胎被害死了之后呢?有一个家族便由此得了大利益,“革”与“韦”近意,那得了大利益,执掌禁中,甚至整个大魏的便是那韦家的人。此即“看家去,革家来”。
      然而,韦家执掌大魏当真是名正言顺的吗?自然不是。谶词直指韦家人才是害死顾氏和先帝的龙嗣,又将顾氏尸骨都一并焚烧干净的那真正的凶手。
      童谶中隐秘未曾明言,而闻者略一思索就能明白的,便是:先帝极有可能当年驾崩前留下了遗诏,而遗诏的内容,极有可能是立顾氏为皇后,也就是说,顾氏在先帝驾崩之后会成为太后。但是这件事,却被莫名其妙地遮掩过了,先帝崩后,顾氏一死,遗诏不见了踪影,一切都死无对证。
      而这样的结果,恰恰是韦家希望看到的。正因为这是于韦家而言是最大的获益,所以害死顾氏母子,抹杀先帝遗诏之人,最大的可能便是韦家人。
      韦家一朝得逞,有着韦家血统的新帝登基,有着韦家血统的女子理所当然地成了太后,韦家人遂成国戚。但那个本该成为新太后的可怜的顾氏,连同她腹中未曾出世的孩儿,却连一分一寸的骨骸都没留下。
      此即“尸不存,名不顺;尊卑逆,颠倒转”之意。
      元幼祺越想越觉气郁难平,这些乱臣贼子,竟算计到阿蘅的头上来了!
      没有谁比她更清楚,阿蘅当年至死都是清白之身,她与先帝根本就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他们,竟敢污她清白!
      “其心可诛!”元幼祺恼得一把将那被她揉成了纸团的纸笺摔在了地砖上。
      韦太后挑了挑眉,扫了一眼那在地砖上滚了两个滚的纸团,又抬眸去瞄元幼祺。
      “皇帝急个什么?”她淡问道,“这是元君舒悄悄誊抄下来的,尚未被散布出去。皇帝又急个什么?”
      元幼祺的眼神登时沉了下去。
      她自然是知道母后所指为何的,无非是暗怪自己没有因为事关国本安稳而气怒,却因为事涉顾蘅而气怒得失了分寸,连平素养气的功夫都顾不得了。
      “哀家知道皇帝急的是什么……”韦太后拉长声音,逼视着元幼祺。
      元幼祺心中义愤难平,勉强道:“母后既然知道,便不必费心劝责孩儿了……”
      她一指地砖上的那个纸团,幽声道:“母后只请说,现今如何作为吧!”
      韦太后眸光一愣,深怪元幼祺抢在前头将自己怨怪她当年恋慕顾蘅的话头堵在了嘴里。
      顾蘅,这个名字,十余年来,始终是母女二人的禁忌。而今,却有人借着顾蘅死而无存尸的事来作筏子,意图翻天,岂不让人着恼!
      若非这个小不省心的,当年对顾蘅动了不该动的心思……不!若非顾蘅那

第263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