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9章 十八年前的冤案[2/2页]

大宋:南七北六第一人 罗生时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案为了维护声誉,一般都会以奉旨查办作为结尾。
      如今唯一能查的人,就只有尚在人世的康王赵德刚。
      “来人!备马!”
      想要查这件案子首先的先让宋仁宗知晓,其中牵扯到皇家之人无论早晚这个消息都会被传入宫中,倒不如早些面圣求得一道圣旨以免处于被动的局面。不过还是得先前往大理寺亲眼见过卷宗后再进宫面圣。
      宋仁宗听闻庞昱进宫后不前往珠晟宫反倒直接来见自己,心中是想见又不想见。庞昱堪称是整个大宋朝廷的财神爷,每年都会上缴许多银子国库也日益充盈起来,又打的西夏和辽国臣服,年年进贡岁岁称臣要不是因为资历问题早就授予太尉之职了。
      可这位财神爷也是个能找麻烦的主,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庞昱每次入宫面圣很少是没有要事,而这些要务大多数都让自己十分为难。
      “让他进来!”
      “臣庞昱拜见圣上。”
      “免礼平身。”
      宋仁宗一听庞昱自称为臣心中顿感不妙,一定是有要事发生,再以他的性子一定会说出一大堆的故事最后逼得自己不得不同意。虽说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也受不了每次到来都得拿人命来平吧。
      “爱卿所来何事?”
      “回皇上臣有一事不明特来驾前领教领教。”
      庞昱一句话吓得宋仁宗冷汗都要冒出来了,前不久庞昱难得的上了一次朝,参沧州知州私扣贪污禁军家属的抚恤金,经过调查庞昱一连参他犯了十八条律例。可这位知州乃是先皇一位亲信的后人,这位亲信被当年担任摄政王的八贤王发配到了河南,看在这位老臣的面子上结合沧州知州以往的政绩来看,宋仁宗打算将他罢去官职永不录用。
      当庞昱得知此事后,破天荒的来到了京城磨了宋仁宗一夜,这才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下旨让包拯介入此案,最后包拯按照大宋律法铡了此人。
      “别领教了,有什么事你说!”宋仁宗催促道
      “皇上,臣此行是来请罪的。臣与江湖势力私交甚密四大世家的子弟都投在了臣的门下,臣的妻子有是西夏公主。臣担心有朝一日会臣被人扣上勾结江湖势力私通外敌造反的罪名,还请皇上罢免臣的官职,准许臣带着全家返回青州。”
      宋仁宗从龙椅上起身,走下来不满的踢了庞昱一脚,无奈的说道:
      “庞昱,你有话直说行不行,别绕弯子了。说说,不是又有你和包拯不便插手的案子了?”
      “嘿嘿,还是皇上慧眼如炬,我这确实有件难以处理的案子。其中因为有皇家之人牵连在内,我怕有人在我背后搞事情所以提前进宫。有一人今日前来状告康王爷为安邦侯爷邓宁平反,特来征求皇上的意见。”庞昱陪笑道
      宋仁宗一听这件事确实是得向他上报,可当时自己的年纪也不大对于这件事情也不清楚,对于邓宁这个人更是没有什么印象。只依稀的记得当年京东王赵怡还活着的时候经常提防康王赵德刚,联合八贤王施加压力,迫使他辞去军职。
      “庞昱,朕问你,你可有证据?”
      庞昱双手一摊,叫苦道:“我要是有证据我就不会进宫早就带兵抓人了,大理寺那帮人对于那件事的案卷描述就以奉旨查办四个大字结案。而且当年安邦侯爷就是结交江湖人士就惨遭灭门,我这还联系江湖四大世家,我也担心有朝一日我也会身首异处。”
      “这件事朕知道了,不过你想听故事还得去找八皇叔,朕当年年纪也不大也没听先皇说过此事。既然原告在京城,那这件事就你和包拯一起去查但就一点别闹的满城风雨,十一皇叔那边你也别犯驴脾气。”宋仁宗告诫道
      “多谢皇上!”
      宋仁宗目送庞昱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怀疑庞昱会谋反吗?”
      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己唯一的儿子乃是他的亲外甥,根本没有必要谋反。而且要是以庞昱那惫懒的性子都要谋反,这大宋江山恐怕也是岌岌可危了。一位自己想要托付兵权之人,又何必怀疑他的忠心呢?
      话说回来,当年的真相究竟是如何,自己的这位十一皇叔又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能够让认胆大包天的庞昱如此。

第149章 十八年前的冤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