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0章 八贤王的敲打[1/2页]

大宋:南七北六第一人 罗生时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庞昱骑着马前往八贤王府,一路上不禁想到宋仁宗是不是有点太惨了,好像皇室中就没几个省心的。不是这个造反,就是那个涉案,除了明面上知道的襄阳王外,貌似暗地里还有好多密谋造反的“人才”。
      “十八年前安邦侯邓宁谋反一案,庞昱你为何会突然提起这陈年旧案呢?要是包拯前来询问,本王还不惊讶,可你却又为何要参与此事?”八贤王不解的问道
      “不瞒王爷,有人为了申冤已经告到了我这里来,要求对此案重新调查。了解了一下这件案子,发现安邦侯爷邓宁和我好像。要说与江湖的联系,比起邓宁我更加紧密,早些将此案平反也好不至于有人那同样的手段坑害与我。不知王爷可否记得此案?”庞昱如实回答道
      “当然记得,当时先皇下旨命本王幼弟德刚亲自查办,他与邓宁乃是至交好友却又不得不奉旨而行。回想起来实在是令人不忍啊。”八贤王惋惜道
      庞昱闻言不禁皱了皱,大理寺的卷宗记录实在是过于省略,其中有太多的事情并未记录。至交好友大义灭亲,为什么自己总能想到前不久开封洪灾那件案子,同样都是至交好友,又同样都是犯人。
      “王爷,想必当时这件事已经罪证确凿?”
      “那是当然,通敌谋反何等大罪。若不是及时截获密报后果就不堪设想,而罪证也在接获密报时取得。若非如此本王定会阻止先皇降旨的。”
      “那当年截获密报的不知是何人?”
      直觉告诉庞昱这件十八年前的案子一定另有隐情,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其中幕后黑手绝对就是这个截获密报的人,大概率是此人通过造假证据栽赃陷害邓宁。
      “正是德刚自己!他带着证据向先皇举报,内心不知道经过多少挣扎和煎熬。”
      这件事关乎到这大宋江山的安危当然不容小觑,先皇连夜急召八贤王进宫共商对策。先皇对康王上缴的证据深信不疑,邓宁通敌叛国更是触动了他的紧张神经,抱着宁可杀错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心理当即绝对无论邓宁叛国是否属实都要派人办了他。
      八贤王年少时期也曾经与江湖人士来往,对于康王说邓宁广交江湖人士并未觉得有何不妥,就算是看到康王拿出一本邓宁亲笔写下的一本关于往来江湖人士的花名册,也不愿意相信邓宁谋反的事实,忙问邓宁对这本花名册有何解释。
      可康王却说郑宁根本不知道花名册已经落入他手的这件事,八贤王心中起疑极力建议先皇派人查明此事。可先皇心意已定,当即下旨命令康王捉拿郑宁全家和一切相关人等,连大理寺都不想惊动。八贤王深知江湖人士的秉性,不断从中周旋保住了那些名单上的江湖人,不然只怕民间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造反的行列。
      “王爷,您不觉得单凭一本还未证实是否是邓宁书写的花名册,就抄家灭门不是太荒唐了吗?”庞昱不解的问道
      “本王也知道,可毕竟是皇命难为,此事又关乎到我大宋江山,马虎不得。庞昱,你既然想要查下去,那份花名册本王保存多年不敢损毁,本王这次就交给你处理吧。但是你得答应我,此事无论结果如何你都要通知本王一声。”
      “是,庞昱遵命。”
      庞昱坐在王府之中不断翻看着手中的花名册,这件案子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实在是太过荒唐,为了这大宋江山的安危?实在太过可笑。
      什么是江山社稷?
      社为土,稷为谷,江山社稷就是君王统治万里河山,老百姓在万里江河山川的土地上种庄稼。社稷之福就是百姓之福,君王的江山百姓的社稷,百姓就吃穿不愁,君王江山稳固。
      百姓的诉求很简单,只要有一口吃的,他都不会谋反。
      为何许多封建社会的当朝者就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呢?
      “庞昱,你是不是觉得先皇这么做实在是太不人道了。”八贤王突然问道
      沉浸在思维中的庞昱突然被惊醒,沉默良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王爷,我知道我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但我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就是为了让律法更加严谨,限制的范围更大一点。我也是其中的特权阶级,我这么做无疑就是在同类人的身上割肉。”
      “就像这件事一样,就凭一位王爷几句话再加上这本花名册,就能判一个国家能臣干将死罪,这不是太荒唐了吗?科举每年选出来的人才,里面有几人能用我想王爷应该知道。”
   &

第150章 八贤王的敲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