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贤王看着从牢里走出来一脸讪笑的庞昱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这事做的实在是太儿戏了,换另外一个皇上不死也得让他脱层皮。用手点了点庞昱拂袖而去,庞昱见状也不矜持连忙跑到旁边认错。
“你啊,你啊,有些事别人躲都来不及,你反倒自己迎上去!”八贤王埋怨道
“那我也不能让康王死在包拯的铡刀之下,不然的话这件事不闹个人尽皆知都无法收尾。”庞昱讪笑道
“行了,快回你的殿前司吧,这些天落下不少工作吧。快去吧。”
庞昱回到殿前司不久就得知毕鹏和朗云在康王府中同归于尽,这桩十八年前的冤案也算是告一段落了。经过宋仁宗和八贤王的操作给全天下百姓树立了一个优秀的皇家形象并给予邓宁女儿补偿,给这件事带来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刚回到家中就看到宋仁宗赏赐的礼物,满怀欣喜的拆开包裹,只见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就是一块孤零零的砚台。
“皇上也是真够抠门的,就这么一块石头,哪怕奖给我点天蚕丝也好啊。”庞昱吐槽道
“庞昱,你可别不识相,这可是上好的端砚。”穆桂英介绍道:“端州盛产砚台,尤其是端溪东岸所采的砚石。石质润滑,细腻娇嫩,犹属上品。朝廷更是把端砚列为贡品,年年进贡所以又被称为贡砚。”
“不错,六哥就有一块皇上赏赐的端砚被他视作珍宝。对你可能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对一些文人雅士或者是对读书人来说那可是不可多得的宝贝。还有庞昱,你确实是应该好好练练字了,你的自己太潦草了。”杨延琪吐槽道
“端砚虽美但也是工匠们的血汗结晶,一块端砚从采石、选料、制璞、雕刻一直到配盒磨光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工匠们的手,这个道理我都明白。所以咱们家里面谁才是文人雅士?而且我记得家里好像不缺这东西。”
庞昱倒是知道端砚的价值,只是感觉自己好像从小以来就没缺过这玩意,犹记得小时候练字时用的就是这端砚,多了不敢说一二十块还是拿的出来,平时也没觉得多珍贵。不过记得老爹庞太师曾经说过,由于端砚价值不菲故而端州知州的位置可谓是人人觊觎。想当年包拯就做过端州知州并且在上任的途中遇到了公孙策,才有了现在的开封府衙人员的雏形。
一连过了几个月,穆桂英也为庞昱产下一子,起名为清润。这下子庞昱就更加忙了起来,孩子们哭可不是一个一个的哭,一旦有一个哭起来就像闹钟一样全都响起来。让庞昱不禁感叹,自己有这三个孩子就够了千万别再多了。不过看着自己孩子们一天一天的长大,心中也十分开心,当然是不哭不闹的时候。
享受这难得的平静时光,平日里不是陪着自己三位妻子出去游玩,就是回到家里面老爹气一气庞太师,有时候真的很想这种日子一直过下去。每个执法者都有一个愿望,但愿老百姓无状可告,无冤要伸,那样就能安心的在岗位上摸鱼。有人来告状就表示有不平之事;有
第159章 都是端砚惹的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