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天一早,庞昱早早起床洗漱整冠束带来到河间府府衙,一路上心里不断的告诉自己千千万万不能让王松亭冤沉海底。与府尹杜崇恩寒暄几句后准备升堂问案,大堂暖阁开放杜大人居中而坐,旁边打了个旁座庞昱就坐在此处。
      三班衙役两排肃立,杜大人一拍惊堂木,威风凛凛的说道:
      “来人啊!带朱继裘上堂!”
      南皮县令朱继裘在外面浑身都打哆嗦,他在京中等了六年才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当官不过几个月治下又发生一场冤案,突然让他面见府尹心里大叫不好:
      “这里可不是南皮县,南皮县是我的一亩三分地想做什么都容易。现如今到了河间府府衙,我这小命可难保。什么前程,什么乌纱帽,能保住身家性命都算是换更好的。”
      一听杜大人宣他上堂,浑身打着哆嗦走了进去。庞昱在一旁注视着此人,见朱继裘说话都有些结巴,眼神逐渐凝重脸上挂上了一抹冷笑。这种反应任谁都能看的出来,朱继裘有些心虚,看来这件案子与这位朱县令脱不了干系。
      “下官,南南南、南皮县县令朱继裘叩见老大人!”
      “贵县免礼。”
      “卑职谢大人。”
      站起身来站在一旁低头无语,杜大人一看这位县令估计亏心,浑身上下一直在打哆嗦,不然他也不至于这种反应。可他亏心就算了,那知州张仓又是为何草草断案,令王松亭含冤入狱。
      张仓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有个外号叫“张铁头”,在河间府做知州已经十三年了。每一位河间府府尹都会让他去最难治理的地方担任牧民官,所以他的办案经验十分丰富,不应该出现这么大的纰漏。
      “贵县,那黄王两家可曾到案?”
      “自然是全都到了,听候大人发落。”
      “好,传王松亭、黄文登。”
      过了一阵子,有衙役下去将王松亭和黄文登二人带到堂前,分站一方杜大人左瞧瞧右望望给二人相面。中医讲究一个望闻问切,其实做官问案也差不多,都说面由心生这句话不无道理。王松亭眉宇间透露着一股正气,面容有些憔悴应该是在监狱里面受了罪。回过头来看了看黄文登,这个人瘦长脸双眼不大,但透露着一股精明的神色。
      “王松亭,本府听闻你是个孝廉,为何做着无法无天之事。”
      “唉,大人啊!学生冤枉!”
      王松亭将此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杜大人再问黄文登此事是否属实,得出不一样的答案。杜大人冲着庞昱抱了抱拳,示意请庞昱进行问案,庞昱起身抱拳回礼表示感谢。这也是两个人之前商量好的一件事,说是共同侦办实则是庞昱强龙不压地头蛇。
      “朱县令,本座问你,你是什么出身?”
      “会这位大人,下官二甲进士的底子,经秋闱录取。在京候补六年得放南皮实缺,请大人详查。”
      庞昱点了点头,看来这位朱大人也是个穷官,六年在京城等待候补花费的钱财可不低。宋朝的买官制度很有意思,文武官员都能买但大多数都是些低级的官位。远的不说,宋真宗天禧元年,山东遭遇灾荒,登州牟平人郑河大手一挥,赞助政府粮食五千六百石,成了大善人。做了善事要表彰奖励啊,这郑河没别的要求,就想让他弟弟郑巽当个官。宋真宗开始还不想答应,后来大臣劝他树立个榜样,好让有钱人都能愿意做善事,皇帝才点了头,郑巽也就成了补官。若这朱继裘是个买官的人,那他也就不足为虑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买来的这

第215章 蒸骨验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