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源于东欧高加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冉闵后来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省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血腥的民族报复被基本杀绝。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公元352年。冉闵将城的军粮分给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包围。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机械地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后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土英雄呼!”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为何还要让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同胞的谩骂。苍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时冉闵的英雄事迹才能世间广为流传。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姓途受到截击,死亡殆。晋将自杀谢罪。由于冉闵的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后来统治北方的北魏的史学家把冉闵大骂一顿。史书上没有人为冉闵正义直言。而后代又缺乏资料,只能根据以前遗留的资料来整理。某些太监史学家片面强调冉闵的杀胡。而不说明冉闵杀胡的原因。想想冉闵一声令下,原姓和入塞胡寇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的,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意愿。并不是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矛盾不可调和。那些穿者兽皮。吃着生肉的野蛮部落。哪里懂得礼仪廉耻,生命的价值。入侵印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代印明的当地人当作奴隶一样的趋势。印的种姓制大家都知道。21世纪的今天还生活印社会低层的贱民。就是那些几千年前被征服的印本国人。冉闵天王招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屠胡令所到之地。华子民纷纷响应。汉军威武!!汉军威武!!大小胡寇四散而溃!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我族方才免于重蹈古印人之悲剧。火焰塔以及满清人所写的正史和小说里。都有许多对冉闵的污蔑。比如说冉闵被胡人收做义子。但是南朝的史书从来没有记载。我们只能通过被人篡改的史料来一窥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岳飞,天祥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人物。但是冉闵却被埋没于浩瀚史书。冉闵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拯救了危旦夕的华明。不惜自己的声誉背负了2000年的骂名。为我们这些后代夺回了生存空间。冉闵的武功决不亚于岳飞!岳飞其实是想成为第二个冉闵。冉闵的功绩与日月同辉!!冉闵是公元四世纪的东亚明星。是人民心的唯一希望。人们都说冉闵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转世来拯救汉人的英雄。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姓。关80万汉族姓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跋涉来投奔冉闵就是明证。勇猛指数10智谋指数10总评10
编辑本段北齐斛律光
斛律光
斛律光515~572国北齐名将。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出身将门,斛律金之子。初任都督,善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有一女斛律氏为高纬皇后。他骁勇善战,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北齐天统五年569十二月,周军围攻宜阳,断齐军粮道。武平元年570正月,他率步骑3万破宜阳周军,再通粮运;周军复攻,他领军迎战,又获胜利,俘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宇英等。二年,率众于平陇等地筑垒,迎战北周骠骑大将军韦孝宽所率步骑万人,大破之,俘斩千计。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三年,北齐后主高纬听信谗言,将其诱杀。女亦被废。老将军高欢军唱《敕勒歌》名扬古今。斛律光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17岁被高欢提为都督,后为高澄亲信都督,不久为征虏将军,累升卫将军。一次随世宗打猎,一大鸟云际飞翔,斛律光引弓射之,正其颈,大鸟如车轮旋转落地,却原来是一只大雕,被时人称之为“落雕都督”。斛律光刚直,治军严,打起仗来,总前方指挥,因此他的部队战斗力很强。北齐和北周的频繁战争,他带兵几十年,多次立功,从没有打过败仗,北周将士都很怕他。河清三年,北周派大将达奚成兴侵齐平阳,北齐派斛律光率步骑三万抵抗。达奚听说是斛律光迎战,不战而退,齐军乘胜追入周境,俘虏了周军2000多人。是年冬,北周宇护亲自挂帅,以柱国大司马尉迟迥为先锋,率兵10万攻打洛阳,并派雍州牧齐国公宇宪、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屯兵邙山策应。北齐则派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前往救援,齐王自己也带领卫兵从晋阳出,作为后应。齐周两军邙山相近,斛律光战告捷,与高长恭带500骑兵突破周军包围进入洛阳城,与城内守军会合。周将尉迟迥退守邙山,会合宇宪、王雄等兵拒战。猛将王雄驰马挺槊冲入斛律光营,斛律光见其来势凶猛,奔出阵后,落荒急走,只剩一箭,随行也仅有一卒。王雄紧追,相距数丈,大喊:“当擒你献给天子”!语音未落,只见斛律光取弓措箭,返身一射,正王雄前额。王雄伏抱马奔回营,当晚因伤势过重死去。斛律光乘势击杀,大败周军,“斩捕虏三千余级,迥、宪仅而获免,收其甲兵辎重”。齐王高湛赶到洛阳策勋班赏,晋升斛律光为太尉,又封冠军县公。天统三年十二月,北周又围攻洛阳,阻断齐军粮道。第二年正月,斛律光奉高湛命率步骑三万讨之。军至定陇,与鹿卢交屯兵的周将张掖公、宇桀、州刺史梁士彦、开府司水大夫梁景兴等相遇。斛律光“擐甲执锐,身先士卒”,大败宇桀军,斩两千余级。齐军长驱直下,直到宜阳,与这里防守的北周齐国公宇宪、申国公拓跋显敬相持日。为了沟通宜阳道路,斛律光营筑了统关、丰化二城,齐军返回时,宇宪等率军5万追击,斛律光纵骑反攻,杀败周军,俘虏其开府宇英、都督越勤世良、韩延等。宇宪又令宇桀、大将军部公梁洛都、梁士彦、梁景兴率步骑3万,于鹿卢交断路拦击,斛律光与韩贵孙、呼延族、王显等合击,大破之,斩杀梁景兴,获马千匹,因军功被加封为右丞相、并州刺史。这年冬天,斛律光率步骑5万玉壁营筑了华谷、龙门二城,与宇宪、拓跋显敬相持,宇宪再也不敢妄动。斛律光又进围定阳,营筑南汾城,置州逼周军,胡、汉民众万余户前来归附。武平二年,斛律光率众筑平陇、卫壁、统戎等镇、戍13所。北周柱国抱罕公普屯威、柱国韦孝宽率步骑万余进攻平陇,与斛律光战于汾水之北,周军大败,被俘杀千余人。接着北周又派其柱国纥干广略图攻宜阳,斛律光率步骑5万赴之,大战于城下,战败周军,夺取了北周的建安等四戍,俘获周军千余人,凯旋而归。斛律光一个女儿作了皇后,两个女儿是太子妃,子弟皆封侯作将,还娶了三位公主。他的弟弟外律羡都督幽州刺史,边境筑城设险,养马练兵,修水利、劝农耕,威震突厥。全家功高位显,门第极盛。因此,斛律光常为此担忧,怕惹来祸患,居家很严,生活节俭,不谋私利,杜绝贿赂,门无宾客,也不肯干预朝政。北齐后主高纬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宠信祖、穆提婆等小人,政治黑暗。斛律光非常讨厌这些人,说“目人用权,国必破矣”!引起了他们的忌恨和陷害。北周名将韦孝宽屡与斛律光交战皆不能获胜,他知道高纬昏庸,又听说斛律光与祖廷等权臣有隙,便制造了斛律光篡位的谣言,编成儿歌,邺城歌唱,歌曰:“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升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谣言暗喻斛律光有篡位野心。祖廷等乘机向高纬进谗言,又指使人诬告斛律光谋反。武平三年月,高纬假赏给斛律光骏马一匹,约其第二天游观东山,诱到宫,将其杀害,时年58岁。并以谋反罪灭其族,还派人抄家,结果只得到一些宴射用的弓箭刀鞘,并无余财。齐后主高纬自毁栋梁,朝野为之痛惜。而周武帝得到斛律光被害消息极为高兴,下令大赦境内,于公元577年兵长驱攻入邺城,灭了北齐。他下诏追封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指着诏令对众人说:“此人若,朕岂能至邺”。勇猛指数85智谋指数8总评8
编辑本段隋朝史万岁
史万岁
史万岁549—6001120,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隋朝名将。史万岁的父亲史静,为北周沧州刺史。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隋书·史万岁列传》。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北周和北齐战于洛阳城北之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15岁的史万岁随父从军,他观察战场形势,认为周军将败,并令左右换装离去。不久,周军果然大败,其父因此奇之。北周建德年577年,周武帝宇邕率军平齐,其父史静战死,史万岁以忠臣之子,拜开府仪同三司,袭爵为太平县公。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北周宣帝宇赞病死。周静帝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月,相州今河北省临漳西南邺镇总管尉迟迥北周帝宇恭外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公开起兵反对杨坚。史万岁随行军总管梁士彦前往征讨。军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县,有群雁飞来,史万岁对梁士彦说:“请射行第三者”《隋书·史万岁列传》。于是弓射去,雁应弦而落。三军见史万岁射技如此高超,无不心悦诚服。军至河北,与尉迟迥军相遇,史万岁每战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今河北省临漳西南之战,官军初战不利,稍稍退却,情势十分危急,史万岁大呼:“事急矣,吾当破之”《隋书·史万岁列传》。于是身先士卒,驰马奋击,连击数十人。众人的协助政,官军士气复振,迅速扭转了战局。平叛后,史万岁因功拜为上将军。数年后,史万岁因大将军尔朱绩谋反被杀而受牵连,配敦煌今甘肃敦煌西为戍卒。敦煌戍主甚勇武,常单骑深入突厥掠取羊马,突厥无论众寡都莫之敢当。因此戍主颇自负,常辱骂史万岁。史万岁非常忧虑,于是自言也精于骑射。戍主令其驰射,见果有功底,笑着说:“小人定可”《隋书·史万岁列传》。史万岁又单骑驰马入突厥境内,夺取畜而归。戍主这才改变了对史万岁的态,常与他同行,深入突厥境数里,名振北夷。时隋帝为完成统一大业,正与突厥作战。隋抗御突厥进攻的同时,已完成了反击准备。隋开皇三年583年四月,隋军起全面反击。隋帝杨坚命秦州总管窦荣定率9总管、步骑兵3万,由凉州治今甘肃武威道北击突厥。五月二十四日,与突厥阿波可汗所部高越原今甘肃民勤西北地区相拒。高越原地处沙漠地带,干枯无水。窦荣定军刺马血解渴;死者十分之二三。忽然遇雨,隋军士气大振。窦荣定乘势挥军奋力冲击,多次挫败阿波军。史万岁此时自投军门请求报效,要求立功赎罪。窦荣定数闻其骁勇,便于二十五日派人向突厥提出:“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隋书·史万岁列传》。阿波可汗应允,遂派一名骑将挑战,窦荣定派万岁出马应战,万岁驰斩其将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再战,即请议和而退。了因此被授上仪同,兼车骑将军。隋开皇年589年,因参加隋灭陈之战有功,加上开府。江南自东晋以来,世家士族一直欺压寒门庶族。隋灭陈统一国后,南方士族豪强因对隋实行的限制政策不满,便利用民间对隋欲移民关流言的惊恐心理,乘机煽动叛乱。隋开皇十年十一月,婺州治今浙江金华汪进、越州治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沈玄侩等均举兵反隋,自称天子,署置官,起兵攻陷州县,反乱大抵遍及原陈属地。其规模大者数万人,小者数千人,互相呼应,残杀隋朝官吏。隋帝杨坚命内史令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平叛。杨素初败高智慧后,即派史万岁时为行军总管率军2000人进攻婺州,杨素则率主力由海道追击逃入海的高智慧,直趋温州。史万岁率军从东阳今浙江省部金华江上游别道而进,平定蔡道人、汪进,翻岭越海,转战千余里,历经700多次战斗,击败叛军无数。史万岁军数十日杳无音信,远近皆以为其部已全军。由于水陆交通阻绝,信使不通,史万岁只得置书信于竹筒之,浮于水上,顺流而下。有取水之人得到竹筒后,报告给杨素。杨素大喜,并上奏报于隋帝。隋帝接报后赞叹不已,赐史万岁家钱十万,官拜左领军将军。杨素军也继续追击反隋散兵,抓获高智慧,平定了叛乱。南宁州治味县,今云南曲靖西羌族领爨翫于隋初接受招抚,被任命为昆州治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马街附近刺史,后又叛隋。隋开皇十七年597年二月,隋帝史万岁为行军总管击爨翫。史万岁率部经蜻蛉川今云南大姚、弄栋今云南姚安北、小勃弄、大勃弄二地均今云南下关东南,进入南宁州地区。爨翫依险固守,均被史万岁击破。隋军行数里,经过诸葛亮纪功碑,见其背刻铭:“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隋书·史万岁列传》。史万岁令左右将碑倒置,继续向西挺进,渡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入渠滥川位于云南下关东北,转战千余里,破西南羌族30余部,俘2万余人,诸羌大惧,爨翫被迫再请降。献明珠宝物,表示愿听约束,并刻石勒铭,赞颂隋朝圣德。史万岁遣使飞骑上奏,请将爨翫入朝,隋帝准其所奏。但爨翫心怀二志,不想随军入朝,便以金宝贿赂史万岁,于是史万岁便放爨翫而还。当时蜀王杨秀正益州今四川省成都,知其受贿,派人取。史万岁闻知此事,将所得金宝全部沉于江底,杨秀无所获,只得作罢。史万岁以平定南方各部落之功,位进上柱国,又因与晋王杨广友善,而兼督晋王府军事。第二年,爨翫又反叛。蜀王杨秀弹劾史万岁受贿纵贼,致生边患,毫无大臣气节。隋帝下令严查此事,查对属实,其罪当死。隋帝责问他:“受金放贼,重劳士马。朕念将士暴露,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卿岂社稷臣也?”史万岁辩解说:“臣留爨翫者,恐其州有变,留以镇抚。臣还至泸水,诏书方到,由是不将入朝,实不受赂。”隋帝见史万岁心有欺隐,大怒道:“朕以卿为好人,何乃官高禄重,翻为国贼也?”并对有司说:“明日将斩之”《隋书·史万岁列传》。史万岁惧而服罪,向隋帝顿请命。左仆射高颎和左卫大将军元旻等见他已认罪,便也为他说情:“史万岁雄略过人,每行兵用师之处,未尝不身先士卒,尤善抚御,将士乐为致力,虽古名将未能过也”《隋书·史万岁列传》。隋帝听后,怒气稍解,将他削官为民。一年后,恢复官爵,授河州今甘肃省临夏东北刺史,兼领行军总管,以防备胡人来犯。隋开皇十年599年,突厥都兰可汗被部下所杀,其部落大乱。为挽救突厥颓势,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于开皇二十年600年四月率兵进犯隋边。隋帝命晋王杨广、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汉王杨谅与史万岁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合击步迦可汗。史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出塞,军至大斤山即今内蒙大青山,与步迦可汗军遭遇。步迦可汗派人问:“隋将为谁?”侦察骑兵报告说:“史万岁也。”步迦可汗又问:“得非敦煌戍卒乎?”侦察骑兵说:“是也”《隋书·史万岁列传》。步迦确定隋军统兵将帅是当年威震敦煌的史万岁后,慌忙引军回撤。史万岁挥马追击余里,大破突厥军,斩杀数千。又继续跟踪追入沙漠数里,凯旋而归。史万岁自大斤山回京后,杨素妒忌其功,隋帝面前谮言史万岁,说:“突厥本降,初不为寇,来于塞上畜牧耳”《隋书·史万岁列传》。遂埋没其功,不予褒奖。史万岁数次上表陈述,隋帝仍未醒悟。此时隋帝从仁寿宫初还京师,并刚废掉太子杨勇,所以严防东宫结党谋变。隋帝问史万岁现何处,其时史万岁正朝堂,但杨素见隋帝正怒,却故意说:“万岁谒东宫矣”《隋书·史万岁列传》。以激怒隋帝。隋帝果然信以为真,立即下令召见史万岁。当时出征将士数人朝称冤,史万岁对众人说:“吾今日为汝极言于上,事当决矣”《隋书·史万岁列传》。史万岁见到隋帝后,说:“将士有功,为朝廷所抑”《资治通鉴·卷第一七十》!言辞愤激,有忤于上。杨坚越震怒,令武士将史万岁暴杀于朝堂。既而后悔,但已追之不及。只好下诏加罪于史万岁:“柱国、太平公万岁,拔擢委任,每总戎机。往以南宁逆乱,令其出讨。而昆州刺史爨玩包藏逆心,为民兴患。朕备有成敕,令将入朝。万岁乃多受金银,违敕令住,致爨玩寻为反逆,劳师旅,方始平定。所司检校,罪合极刑,舍过念功,恕其性命,年月未久,即复本官。近复总戎,进讨蕃裔。突厥达头可汗领其凶众,欲相拒抗,既见军威,便即奔退,兵不血刃,贼徒瓦解。如此称捷,国家盛事,朕欲成其勋庸,复加褒赏。而万岁、定和通簿之日,乃怀奸诈,妄称逆面交兵,不以实陈,怀反覆之方,弄国家之法。若竭诚立节,心无虚罔者,乃为良将,至如万岁,怀诈要功,便是国贼,朝宪难亏,不可再舍”《隋书·史万岁列传》。死之日十月初,即公元600年11月20日,天下人闻者,识与不识,莫不冤惜。有子史怀义。点评:史万岁为将,不治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无警夜之备,敌人亦不敢犯。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万岁实怀智勇,善抚士卒,人皆乐死,师不疲劳。北却匈奴,南平夷、獠,兵锋所指,威惊绝域。论功杖气,犯忤贵臣,偏听生奸,死非其罪,人皆痛惜,有李广之风焉”《隋书·史万岁列传》。勇猛指数75智谋指数7总评7
编辑本段南宋杨再兴
杨再兴
杨再兴汉族,江西吉水人,祖籍河南相州,生于宋崇宁三年,死时为绍兴十年,36岁。自小习武,弓法神奇,幼年家境贫寒,跟随父亲打鱼为生。其祖先乃北宋世代忠良杨家将杨继业。高宗绍兴元年,曹成拥众10余万,占道州、贺州,再兴为曹成部将,随曹成南下,劫掠岭南。绍兴二年,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南安抚使,进讨曹成。曹成令再兴集三万之众以相拒,再兴阵斩岳飞将部韩顺夫及飞胞弟岳翻。后兵败,再兴匹马跃入深涧,陷于绝境。追兵张弩欲,再兴急呼:“愿执我见岳飞!”乃出山涧,由张宪领见飞。飞以抗金为重,将材难得,不计个人恩怨,慨然为之松绑,劝其“以忠义报国”。再兴大为感动,从此追随岳飞南征北战,遂成抗金名将。绍兴年,岳飞屯军襄阳,再兴奉命进攻伪齐孙都统军于长水县。八月十三日,所部破伪齐孙都统、后军统制满及士卒馀人,伪齐军瓦解,再兴乘胜收复长水县,以功由第四副将武经郎升军统制。绍兴十年七月上旬杨再兴陵园,金兀术率龙虎大王等15万骑直袭郾城。双方激战数十次,金兵不退,再兴单骑冲入敌阵,欲生擒金兀术,却被金军围住。再经血战,杀金军数人,再兴亦受伤数十处,血透战袍。终获全胜。史称“郾城大捷”。七月旬,金兀术又率兵12万进逼临颍,岳飞督军迎战。再兴率轻骑300以为前哨,至小商桥,突遇金军大队,再兴陷入重围。经浴血奋战,斩敌2000馀人。终因寡众悬殊,再兴及其所部300人并皆战死。及获再兴尸体,焚化,得箭镞2升之多。时年36岁。葬于河岸南小商桥,其墓1963年为河南省列为省级物保护单位。《宋史·杨再兴传》杨漯河杨再兴墓再兴,贼曹成将也。绍兴二年,岳飞破成,入莫邪关。第五将韩顺夫解鞍脱甲,以所虏妇人佐酒。再兴率众直入其营,官军却,杀顺夫,又杀飞弟翻。成败,再兴走跃入涧,张宪欲杀之,再兴曰:“愿执吾见岳公。”遂受缚。飞见再兴,奇其貌,释之,曰:“吾不汝杀,汝当以忠义报国。”再兴拜谢。飞屯襄阳以图原,遣再兴至西京长水县之业阳,杀孙都统及统制满,斩五余人,俘将吏人,余党奔溃。明日,再战于孙洪涧,破其众二千,复长水,得粮二万石以给军民,复西京险要。又得伪齐所留马万匹,刍粟数十万。漯河杨再兴陵园忠烈殿原响应。复至蔡州,焚贼粮。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人而还。兀术愤甚,并力复来,顿兵十二万于临颍。再兴以三骑遇敌于小商桥,骤与之战,杀二千余人,及万户撒八孛堇、千户人。再兴战死,后获其尸,焚之,得箭镞二升。勇猛指数95智谋指数6总评75
编辑本段明朝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安徽怀远人。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常遇春,而历史当的他是明朝开国王之一,战功仅次于徐达。1355年,参加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破集庆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常遇春
1356年2月,采石矶大战,元兵守将蛮子海牙借地利击退义军的数次冲击,这时常遇春乘一艘小船,左手持盾,右手挥戈冒着乱箭直冲而上,冲到跟前时一跃而上,刺死守矶头目老星卜喇,左冲又突如入无人之境,这时义军一涌而上击溃蛮子海牙部。这一战常遇春名声大振,此谓常将军力拔采石矶,采石矶现有一个“大脚印”的景点,据说是常遇春登岸时用力过猛留下的。1357年,攻宁国,身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婺州等城。随朱元璋军救援安丰的刘福通,到达时吕珍已杀死刘福通,率兵据守,朱元璋左右军都战败,常遇春横击其阵,三战三胜,俘获兵士马匹无数。1363年秋,朱元璋鄱阳湖与陈友谅的60万大军进行了一场持续36天的大决战,此战之惨烈,双方投入力量之大国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这一战,朱元璋麾下诸多勇将都名载史册了,常遇春与众将奋勇作战,呼声震天动地,无不以一当。陈军占据上游,军船大而坚固,装备精锐,朱军的船小而灵活,双方相持,难解难分,一次朱元璋乘的船搁浅,陈友谅手下勇将张定边直冲到朱元璋船边,形式十分危急,这时常遇春一箭射死张定边,然后又用自己的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但是自己船却搁浅了,他乘败退下来的船只再战,转战三天,朱军以火攻陈军船只,湖水被映成红色,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陈友谅死于乱箭之。这一战扭转了局势,朱元璋一跃成为群雄之。1367年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率二十五大军北伐,要彻底推翻元朝,大军从安徽一路打到元大都,北伐期间,洛阳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冲入敌阵,一箭射死起前锋大将,麾下士气大振,猛冲杀,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后夺取大都后西进与元猛将扩廓帖木儿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平定山西,陕西。元军反扑大都,常遇春又回救大都,向北追击敌军千余里,为了覆其巢穴,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顺帝逃奔和林。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从上都凯旋归来的途暴毙于军,年仅40岁,按《倚天屠龙记》的说法是张无忌给治的折了一半阳寿。常遇春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一生从未败北,被誉为“天下奇男子”。他曾自负地说:“我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军送他一个绰号叫“常十万”。朱元璋评价常遇春“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勇猛指数95智谋指数7总评85历史上其他的一些名将,虽未被本词条的创建者和历次修改者所喜爱并列入十大勇将之列,但未必不如以上十人,毕竟史料考证有诸多难免的不实之处。如:白起、李牧、乐毅、卫青、马援、关羽、张飞、张辽、秦琼、尉迟恭、杨继业、岳飞、狄青、檀道济、陈庆之、袁崇焕、戚继光等。
勇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