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章 君王之心[2/2页]

云梢雨霁 玖月钱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举国无双的美人,而且皆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萧窈玲更加活泼可爱些,少了些心机城府,皇妹这才把她带来给姨母见的,姨母一见便觉喜欢。燕王哥哥,你可不能辜负皇妹的一片心意。”姬云荷极其认真的说道。
      燕王一听此言,脑袋都炸了,自己的终身大事是自己的妹妹给自己牵的线,想要扯开话题,说道:“恐怕皇妹才是秦国举国无双的美人,不愧是西秦云荷,南楚月媖。”燕王此言一出,便觉自己失言,怎么又扯到南楚了。
      林贵妃和姬云荷相互对看一眼,一阵惊恐冒出心头。
      “母妃,皇儿失言。只是觉得好玩,便编了这么个顺口溜。绝无其他意思。”燕王赶紧道歉。
      “原来楚国三公主叫芈月媖。燕王哥哥,你可知道的真是清楚?”姬云荷心思细腻,一听此言,就觉察出来有不对劲的地方。
      “皇儿,你真的只是听楚国奸细说过此事?还是见过楚国三公主,叫你如此念念不忘。”林贵妃冷冷的说道。
      “母妃,皇儿知罪。皇儿真的只是抓了一个楚国奸细。只不过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幅画,他告诉皇儿画上正是楚国三公主。皇儿绝无念念不忘之意,只是觉得有趣,就编出了这么个顺口溜。”燕王紧张的全盘托出。
      噗嗤一声,姬云荷笑了出来。燕王在她眼里,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是战场杀敌的英雄勇士。三年前,秦王视察禁卫军,她远远看到列队在前的燕王,身披银色的盔甲,骑着白色的骏马,右手提着银龙枪,左手握着昆仑剑,那种英姿已经不是其他几位皇子能比的,就连自己的亲哥哥—晋王也未必能够有如此英姿。没有想到,燕王在林贵妃面前竟然如此小心翼翼。
      燕王有些懊恼,自己的囧样日后一定会被这位皇妹嘲笑。
      “一张画就让你记住了,看来的确长得祸国殃民。明日,我会向你父王请命,将萧窈玲许配给你。你还有何话可说?”林贵妃不容置疑的问道。
      “母妃,儿臣不敢多言!”燕王只能答应下来,心想真是该死,好说不说,说到楚国的三公主,害的母妃多虑,只能答应下来。
      “皇兄,明日,太傅院中,各位大臣的千金、公子和几位皇兄会有一场以文会友。到时候,萧窈玲也会在列,皇兄如果有兴趣,可以与皇妹同去。”
      “甚好。见了面,也不会责怪母妃专制。明日,你便同皇妹同去,去见见各位大臣千金、公子。”林贵妃不等燕王答应,便应承下来。
      “是,母妃!谢过,皇妹!”燕王真想明天就去戍边了。
      “燕王,镇远王、西北王及兵部大臣有要事相商,请燕王到城北大营。”燕王的近卫,也是昆仑派掌门的弟子—虚林有些气喘吁吁的说道。显然,他是一路飞奔而来,看来的确有要事。
      “好的,本王知道了。这就动身前去。母妃、皇妹,我先行告退。”燕王的眼神泛出一丝凌厉的气息。
      “也好,明日之事不要忘记,否则…”林贵妃极为重视此事,当下军中可能真的有急事,只能放行。但是明日必须让燕王抽空去下太傅院。
      “是,母妃。”燕王的眼神一震,立即起身出了殿门。林贵妃看着燕王的背影,长叹一口气。燕王虽然还年幼,不到娶妻生子的年纪,但是常年的戍守,让他整日生活在战火之中。刀剑无眼,这个道理对于出生将门的林贵妃又何尝不知。早日让燕王娶妻生子,才能够让燕王不至于战场完全不顾生死。自己的大伯尚未有后,就战死在长安城下。今日,她如此做,也是为了燕王。
      “姨母,不必多虑。明日,我一定好好撮合燕王和萧窈玲。英雄难过美人关。”姬云荷自信的说道。
      “英雄是难过美人关。但是别是过了此关,却过不了其他的关隘。”知子莫如母,燕王那番豪言,带兵打到金陵娶了楚国三公主让她深深陷入后怕之中。
      姬云荷一下子就明白了林贵妃的意思,淡淡的一笑,说道:“这还不是由姨母掌控?明日,母后与姨母一同向父王请命,虽然萧窈玲尚未及第,但是口头应允此婚事,想必燕王哥哥心中也会明白。”
      “如此便好,就怕横生什么枝节。”林贵妃有些头疼了。
      “姨母不要心烦,今日云荷陪姨母。”
      “还是云荷最乖巧。”林贵妃被姬云荷逗笑了。
      皇城外,两匹骏马正在飞驰向军营。幸好,此时的cd城内已经宵禁,一路无人。燕王在路上已经听虚林说了一些,主要是北齐的重兵出现在了襄阳城外,楚国和齐国包夹之势已经显而易见,汉中河谷的形势相当紧急。燕王心中升起一股不安,自己和南楚打了也有几年交道,这突然冒出来的北齐可是从未打过照面。更何况,燕王还只有十二岁,大战在即,心中突然无法冷静下来。
      半个时辰后,燕王和虚林终于驾快马飞奔到了城北大营。卫兵已经等着燕王了,手上捧着燕王的银色的战甲和佩剑。燕王下了马,二话没有说,披上战甲,腰上佩剑,便直奔中军大帐。
      燕王两步并作一步的走着,路上已经听见外公—镇远王林穆关的声音。燕王走进中军大帐,才发现除了镇远王、西北王、兵部侍郎关中、右将军高思继、左将军史建瑭全在,可见形势紧急。
      林穆关正用佩剑指着沙盘上的襄阳,说道:“北齐的重骑兵共五万人出现在了襄阳以北的重镇新野和邓州,同时信阳方向北齐的重兵也在集结。这意味着襄阳的东北和东南,都被北齐所包围。年前北齐的重兵主要驻扎在驻马店和随县,沿着淮河以北与南楚对峙,重点并未放在西北方向,而是在淮河。此次布防调整,扼守住大秦正欲打通的襄阳通往长安的郧阳、洛州一带。现在郧阳、洛州集中了羌胡、北齐的重兵。长安、襄阳形势危急。
      大秦虽有五万重兵把守荆州,但南楚在岳阳、咸宁的驻军已经超过十万人马。荆州的整个东面南面被南楚包围。而且北齐、南楚一北一南已经形成掎角之势。原本羌胡与北齐在郧阳、洛州的争夺也停了下来,羌胡从南方向威胁长安,而北齐从北方向截断襄阳。长此以往,长安和襄阳都会保不住。”
      话锋一转,佩剑指向汉中河谷,说道:“大秦已经在汉中河谷集结十万重兵。依托秦岭,可以顺利阻止羌胡、北齐威胁汉中河谷的北面。依托大巴山、米仓山的险峻,阻止南楚绕过汉中河谷威胁cd,所以汉中河谷、cd的整体形势相对乐观。
      现在最糟糕的是只有两万兵马守着襄阳。如果我军死守荆州,可以力保襄阳的南面不受到南楚的威胁。荆州易守难攻,又有五万重兵把守,与汉中河谷的官道畅通,死守应该不成问题。可是襄阳面对北齐的五万重骑兵,可是相当不利,一旦襄阳失守,荆州的北面也将彻底暴露,恐怕也会守不住。”
      燕王眉头一皱,接着话说道:“荆州的北面没有天险,南面依托洞庭湖尚可和南楚一战。如果北齐真的拿下襄阳,荆州就变成了其囊中之物。但是南楚花费那么大的力气,还是得不到荆州襄阳,势必不会罢休。所以北齐、南楚只是表面上的联合,谁先动,谁就抢占先机,另外一方势必偃旗息鼓,不会替谁做了嫁衣。除非,他们已经私下达成你占襄阳和我占荆州的协议。”燕王慢慢的冷静下来,跳出战局分析道。
      “燕王所言甚是,但是谁人不知得襄阳者,必取荆州。两城唇亡齿寒。臣不相信,北齐和南楚会傻到做这种交易。”右将军高思继惊讶于燕王的这番言论。
      “不错。北齐今日之举令本王非常意外。南楚此战必定希望夺取荆州襄阳。北齐在此战中拿不到任何好处,还与原本并不交恶的大秦交恶。羌胡、南楚与大秦均是死敌,北齐与北鲜卑、羌胡还有南楚同样也是战个不死不休。北齐不可能不明白,如果大秦此时被削弱,失去荆州襄阳,那么很有可能南楚与羌胡的下一个目标就会是北齐,大秦与北齐可谓是共同进退。所以我们需要先搞清楚北齐的情况,断不可贸然出兵北齐,否则三线开战,不仅襄阳荆州不保,恐怕连长安也会被夹击。”
      “你分析的纵然有道理,你没有与北齐打过交道,自然不了解北齐。如果三方面各取所需,恐怕就不难解释如今的局面。楚国想要的荆州、襄阳;羌胡想要的是长安;北齐想要的郧阳、洛州。这一战之后,各取所需,所以身为死敌的三方,联合在一起。”镇远王久经沙场,燕王的分析让他也冷静下来,各取所需是唯一的解释。
      “穆关,你说得不错。如果你是北齐,你会怎么做,将利益最大化。”西北王林泉看着地图淡淡说道。
      “当然是按兵不动,长安有大秦十万重兵把守,几道关隘历经几十年的修缮,羌胡心中一定有数。要取得长安,羌胡势必集中全部力量进攻长安。南楚更加会把全部主力放在荆州方向。等到大秦与南楚、羌胡打个你死我活之际,北齐乘势占领郧阳、洛州。说不定到时候,羌胡和大秦两败俱伤,还能够吞下长安。荆州与襄阳最后再看,如果到时候,南楚和大秦还在焦灼,北齐重兵出击,也说不定可以拿下荆州,襄阳。这样才能以最少的牺牲换取最大的利益。”镇远王回答道。
      “如果我们也能想到,那么南楚和羌胡也一定能够想到。只要北齐不先全力战斗,南楚、羌胡不一定会重兵出击,因为他们也担心最后做了北齐的嫁衣。”燕王仔细的观察着地图,推测着战局。镇远王的分析,让燕王有所顿悟。南楚、北齐、羌胡只是因为各自的利益,才暂时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如果猜测是真的,那么北齐就是这场的危机的关键。
      “如果真是如此,北齐势必不会轻易出兵,布防只是为了帮助南楚造势。只等南楚一出兵攻打荆州,羌胡也势必对长安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到时候北齐以形势定夺,是出兵郧阳、洛州还是直取襄阳。这样,北齐也就能不败之地。”右将军高思继补充道。
      “右将军,切不可大意。北齐虽然很可能后发制人,但是也可以先发制人。襄阳的布防薄弱,如果北齐发动突然袭击,攻下襄阳、荆州,而此时南楚的布防全部集中在岳阳,根本无力北上。北齐战略放弃郧阳、洛州地区,羌胡则能够彻底占领郧阳、洛州,根本上在南北两面对长安形成构成包围圈。当然,这对于北齐而言是下策,南楚的反扑也是北齐未必能够抵挡。能挡住,北齐势必也付出较大的代价;不能挡住,此战的赢家就是羌胡,轻而易举取得郧阳、洛州两个大粮仓。”左将军史建瑭总结道。他所言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不代表大秦不需要考虑到。
      “本王赞成。如今布防新野和邓州的是谁?”燕王没有什么好补充的,左将军所言即是自己的心中所想。
      “探子至今无法查明。据说守将相当神秘。但是其底下的大将正是邓艾。”兵部侍郎关中道。
      “邓艾是大将?主将不详?北齐何时多了一号那么大的人物,可以号令邓艾了?北齐护国公现在何处?”西北王还是比较熟悉北齐的情况,不禁问道。大将邓艾,可是一品大将,二等公,曾经与北鲜卑战个不死不休,死守雁门关、宁武关、偏关,被称为三关大将。
      “北齐护国公—呼延赞仍身处驻马店,较年前并没有变动。微臣也觉得很是蹊跷,邓艾虽统领新野、邓州三军,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他并非主将。”兵部侍郎关中也不知所以,从未听说过北齐又出现了一位可以与呼延赞相提并论的大将军。
      燕王眉头紧皱,大将邓艾的大名他曾不止一次听林穆关讲过。一个可以超过邓艾的主将出现在了新野和邓州,这让燕王心中一阵后怕。这些年,大秦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羌胡和南楚,对于北齐的防备可谓是不足。随着大秦的南进政策,与北齐的碰撞在所难免。但是,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秦眼下能征善将者寥寥无几。镇远王—林穆关镇守中枢;西北王—林泉镇守西北;镇远大将军—林穆隘则需要镇守长安;左将军—史建瑭镇守汉中,协防荆州;右将军—高思继镇守荆州。以前,北齐和羌胡争夺郧阳、洛州,才让大秦在襄阳地区只派出副将防守,如今襄阳告危,燕王才发现大秦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秦懿王这些年主政,主要是充实国库,于民休养生息;巩固长安、潼关,对抗羌胡、鲜卑;南进荆州襄阳,奠基进攻南楚的桥头堡。但是,大秦因为内乱,人才凋零;同时补充又不够及时;最后北方的战事过于残酷,死伤太多,造成了大秦竟然缺将。
      “现在不是感慨北齐又出了个大将的时候,燕王,你先说说,有何良策。”林穆关打断了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讨论。
      “是,镇远王。本王认为,此战的关键在于齐国。南楚希望借助北齐、羌胡的休战,牵制住大秦长安的重兵,利用北齐在北面牵制住大秦不敢轻易南进,那么楚国可以北上荆州襄阳。这步棋虽好,但是主动权全在北齐手中。
      如北齐真的想要的是郧阳、洛州,那么本王建议,出使新野、临淄,与北齐交好。条件是大秦可以从长安、襄阳出兵帮北齐牵制羌胡,甚至消灭关中以南的羌胡,帮助北齐拿下郧阳、洛州,以金剑坪为限,西侧归属大秦,东侧归属北齐。同时南出荆州,牵制住南楚,让南楚不敢轻易北上伐齐。
      这样一来,北齐不再是大秦的敌人,而是大秦的盟友。北齐这些年与羌胡、北鲜卑可是死敌。三年前,齐昭王姜尚的弟弟姜洋更是在倒马关被北鲜卑和羌胡伏击战死。比起大秦,北齐更应该恨的是羌胡。只要大秦没有北上的意向,联盟虽未必,但是短期的联合还是可能。”
      燕王一口气说完了其见解。汉中河谷的一年,燕王深深感受到了南楚的强大,大秦不能再有像北齐这样一个的强敌。燕王认为联合北齐才是上策。在回来的路上,燕王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希望大秦可以和北齐联合消灭关中所有的羌胡,将羌胡赶出关内。
      燕王和林穆关在回来的路上一直在讨论的正是此事。联合北齐虽然只是个构想,但是林穆关却十分重视。大秦的之前的强大是由于秦熙王和林青的强大,显然他内心明白秦懿王和自己无法和自己的父辈相提并论。南楚经过汉中之耻对秦国恨得牙痒痒。如今的形势看来,不出意外,两国十年之内必有生死存亡的一战。
      大秦的北方有羌胡,还有比羌胡更加强大的北鲜卑,北齐亦是。南楚这些年北伐的步伐一步未停,如果今日让南楚重新取得荆州和襄阳,那么北齐又将腹背受敌。利弊之下,北齐很有可能会答应与大秦联合。未来会怎么样不好说,十年之内,北齐与大秦之间无战事,才符合两国的利益。
      大秦好战,所以一般大将皆无联合之意。林穆关率先提问燕王,就是希望燕王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让各位大将军议一议。一味的战,对于现在的大秦不是最佳的选择。襄阳如今危机,贸然与北齐开战,可能会导致荆州、襄阳的失守,一个不慎,经营了十几年的长安也有可能会失守。
      西北王抬起头,仔细瞧了瞧燕王。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够讲出此言,足见他平日里的思考。夜宴上,晋王与他也有一番讨论,西北王只觉晋王的想法不切实际,有些纸上谈兵。燕王却将大秦、北齐、南楚的形势分析较为透彻,北齐和大秦确实有很多共同利益点,短期的联合是较为可行的方案。
      左将军、右将军的眉头紧紧皱着。燕王的这一观点,他们也曾有耳闻。如果真能能和北齐联合,这倒也是个好主意;但是该计划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谁来领兵与羌胡作战,因为南楚、羌胡在存在,长安的守军和荆州的守军,甚至是汉中的守军都没有办法动分毫,难道要林穆关亲自出征吗?
      沉默了约两柱香的时间,西北王附议道:“现在看起来,确实应该联合北齐。但是至于是否出击羌胡,仍需要考虑。至少现在没有合适的人选来领兵,如果不能出击羌胡,不知北齐是否还能答应与大秦联合?”
      左将军、右将军也纷纷表示同意。
      林穆关又左右踱步了一炷香的时间,拔出佩剑,指向襄阳,说道:“我提议,由燕王出使北齐,同时率两万禁卫军及统领襄阳守军,出击羌胡。镇远大将军率部南出长安,协助燕王。同时汉中守军分出六万,两万协防襄阳,四万驻守荆州,以防南楚的强攻。”
      燕王愣愣着看着镇远王,显然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以前只是负责粮草,负责协防,在汉中的一年,虽然已经领兵,但是领兵不超过一万人。如今要求他领兵四万,同时还要面对羌胡如此的强敌,他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不可,燕王的实力在座各位没有人怀疑。未来五年之内,必能成为大秦的中流砥柱。但是羌胡可不是什么练手的好对象,而且此事重大,不可儿戏。成则襄阳荆州固,失则襄阳荆州长安亡。因此,本王提议,由本王之子林穆道负责镇守潼关,西鲜卑这些年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短时间内不会有大问题。北鲜卑西进受到北齐的牵制,潼关应暂无危险;由本王率领两万禁卫军及统领襄阳守军,出击羌胡,燕王为大将军出使北齐,同时随本王一起出征北齐,才是上策。”西北王站起来说道。他不能让一个十二岁的燕王承担如此重担,也不能置于大秦军队的未来于如此的险境。如今各方面的压力都较大,唯有西北方向还有能力抽出一些实力来协助此战。林泉已经五十好几了,此战可能是其最后一战,所以他便提议出征。
      左将军、右将军、兵部侍郎一听此言,便纷纷附议。镇远王最终点点头,说道:“明日我、西北王、左将军及右将军联名上书秦王。如今形势紧张,联合北齐之事刻不容缓,同时出兵消灭关内羌胡也是刻不容缓。西北王率两万禁卫军及两万襄阳守军,北出郧阳、洛州力求一年内消灭羌胡。但是否以金剑坪为限,西侧归属大秦,东侧归属北齐之事由秦王定夺。既有对策,现在开始讨论如何有效消灭羌胡。”
      (本章完)

第6章 君王之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