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四章 欧洲之旅[1/2页]

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 狂人接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因为李东洋一直不知道此次邀请毛瑟兄弟的结果,因此一直也没有离开,不过警觉的他还是感觉到自己被人盯住了,因此他决定提前离开普鲁士,等朝廷的人动手时,只在李的床上发现了一封信,这封信是给朝廷写的,大致意思是,朝廷不必用心寻我,我只是草民一个,我会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报效朝廷的,署名是李东洋,众人忙了这许多天结果还是白忙了,立刻由普鲁士发报回北京,报告刘忠廷行动失败,刘忠廷不敢耽搁马上赶往御花园面见同治,同治因为毛瑟已经答应来华,所以很高兴,见刘忠廷急急忙忙的赶来以为又有什么好消息呢,但结果却是空欢喜一场,不守他也没有责备刘忠廷,只是口中喃喃道:“看来还不是君臣相见之时呀”。
      话说李东洋避开朝廷眼线的追踪后并没有返回美国而是借此良机游历了一下欧洲各国,其中特意留意了俄国、法国和英国,俄国以前实施的兵役制度很繁杂,有强制征集制、单一征兵制(即正规军只征召俄罗斯民族)、军屯制(既当兵又种地的终身服役制度)及志愿兵制等。这些兵役制带有许多弊端:其一,征集的对象是农民及其他的纳税阶层,统治阶级通过志愿服役,只当官不当兵,官兵之前的矛盾表现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影响军队作战能力的提高;其二,服役时间过长,周转慢,有的是终身服役,有的是服役期25年以上,不利于储备大量后备兵员;其三,大俄罗斯主义严重,民族矛盾加强。这些弊端是农奴制造成的。但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实行包括兵役制度在内的军事改革。而且李东洋知道俄国在1874年,将会由陆军大臣季米特里米柳京颁布新兵役法,正式实施普遍兵役制。新兵役法将规定:凡年满21岁的男性青年,不分社会地位和财产状况都有服兵役义务;服役期由原来的25年缩减至陆军15年(其中6年现役,9年后备役)、海军10年(其中7年现役,3年后备役);每年征兵一次,用抽签的办法选兵;落选者编入国家民团(到40岁为止);家庭有困难者、基督教教士、医务人员及公立学校教师免服兵役,其他受到教育者酌情减少服现役期限。
      俄国在将来实行的这项新兵役制度,废除了贵族只当官不当兵的封建特权,从立法形式上实现了兵役面前人人平等,标志着国家兵役制度得到了根本转变;服役期的缩短,不仅使老龄化的俄军有了改变,并有利于扩大军队的数量和储备大量经过训练的后备人员,而且大批退伍军人也为俄国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提供雇佣劳动务;对教师、医务人员免役和对受过教育者减役,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俄国的军力,因此俄军在未来的实力是不容小看的。而俄国一再发展军工业,而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轻工业却并不上心,俄国仍然是一个以主要出口谷物获利的国家,而且与英国在殖民地问题上多有摩擦。
     &n

第三十四章 欧洲之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