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同治帝君臣为西北战事的平定和同治朝第一个五年计划接近尾声时而弹冠相庆之时,距离北京仅一步之隔的天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天津教案是自两次鸦片战争以来,大清国民反对泰西列强的一次规模最大的爱国斗争。这一次,列强的侵略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天津百姓针对天主教堂和不法的外国传教士,以及首先开枪伤人的法国领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惹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打击了列强的气馅。也震动了全国朝野上下。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除了军事外,还有经济和文化方面。宗教侵略就是文化侵略的一种。来华传教的西方人士,不乏善良之士;但败类也不少。列强就利用这些败类,派到国外作侵略者的先驱。少数披着宗教外衣的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勾结官府,欺压平民,干了许多坏事。国内也有一些市井无赖,以入教为名,倚仗外国人的势力,为非作歹。官府害怕外国人,因而包庇这些坏分子。老百姓平时敢怒而不敢言,积了一肚子怨气。
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发生了多起拐骗儿童的事件,还发现幼儿幼女的尸体,城中人心惶惶。因为过去西方侵略分子经常勾结内地流氓、匪徒,诱骗和拐带中国穷人出洋作工,所谓“当猪仔”;加之经过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几次侵略,中国人对西方侵略者产生了普遍的仇恨和不信任感。正好天津府县拿获了两名迷拐幼童的匪徒;张拴和郭拐,讯明予以正法。民间就纷纷传说,两名凶犯和天主堂有联系。不久又拿获王三纪、安三等拐犯,他们供称与天津教堂有联系,因而天津人民对教堂疑惧万分,且充满仇恨。六月十八日,天津民团盘查到一名拐犯武兰珍,武犯供认是受法国教堂王三指示,麻药也是王三供给的。由于牵涉到外国人,清朝当地官府不敢轻率从事,由道员周家勋、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三位地方主管,带领众人押解武兰珍到天主堂,找王三对质。
天津市民听到消息后,纷纷赶来打听究竟,将教堂围得水泄不通,但是并没有出事。对质完毕,王三不肯招认,刘杰等就将武犯押解回署。教堂人员一向是倚仗洋人、欺压百姓惯了的,这次被县官审问一番,教堂又被包围,老大不高兴。虽然围观人多,他们也全不放在眼下,竟动手殴打群众。不料这次群众竟不怕了,也用砖石回击,双方打起来。刘杰赶忙率领差役,又回来镇压,总算好歹将群众群劝走。
本来群众殴打不过是件小事,可是法国驻津领事丰大业却以官方未认真弹压为借口,小题大作,竟携带两杆洋枪,和一批随从手持利刃,直闯进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的衙门。找到崇厚后,就开枪射击,幸而崇厚躲得快,逃进了内室,才幸免于难。丰大业这个法夷咆哮了一阵,将官署内的什物文件捣毁一空,才悻悻离开衙门。半路上正遇到从天主堂转回的刘杰,丰大业又向刘杰开枪,打伤了一名家丁。围观的群众怒不可遏,忍无可忍,哪能容许夷人在中国街道上任意开枪杀人?群众一哄而上,乱拳之下,将丰大业击毙。
天津百姓和全中国百姓一样,受夷人压迫好几十年,憋了一肚子气,这时突然发泄出来。一些市民立即鸣锣,把全城人民聚集起来,焚毁教堂和一些外国人的房屋,打死十余名法国人、三名俄国人,以及一些中国教民。这样事情就闹大了。
事件发生后,京畿和外省都受到震动。首先是法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以武力威胁,随之英、俄、意等国也联合抗议,并出动军舰在沿海巡游示威。
朝廷内部有些主和派
第三十六章 天津教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