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四章 普法战争(下)[1/2页]

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 狂人接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c|w:562|h:342|a:l]]]在战役中,俾斯麦注意到,在防欧洲列强之干涉。纵令无干涉及之机会,他亦不欲逆欧洲的公论;尤其是英国之公论视为重要。于是他第一件毁坏法兰西信用之事,就是给伦敦(泰晤士报)以一副国合并比利时之条约草案(倍列迭逖在1866年交给他手的)。此条约草案登载于1870年7月25日之《泰晤士报》。此文件发表,法人大失英国的同情。英国之格兰斯顿虽忙于改革内政,不注重外事,至此亦决心保全比利时。因此作于战争中与普鲁士(8月9日)及法兰西(8月11日)各订一条约,约定英国对于侵犯比利时中立之任何国家,当举海陆军全力以攻击之。
      法兰西希望结一欧洲同盟,敌对普鲁士之事,全然失望。它完全算错南部德意志之形势;南部诸国家之畏法国,过于其对于普鲁士之疑忌;而法政府之在1866年要求巴伐利亚及赫塞达姆斯打特领土,与其对待和显佐列伦候补问题,激起此等国家对法的反感。在普法开战的时候,南部德意志之瓦颠堡、巴颠及巴威利亚登时会合普军,致法兰西作战计划根本龃龉。法军不能取攻势运动,直入南德意志,以鼓励奥地利及意大利之协助,而乃不得不沿摩佐耳沙耳战线取守势,以御进攻的德军。在普俄之间,已有协定存在。俾斯麦承认在东方赞助俄国之计划,而俄宰相科耳恰可夫则约定如奥助法,俄即从背后攻奥,因此使奥不敢轻动。拿破仑赴前敌督战之时,他尚未能与奥意结成他所久希望的同盟;但三国政府谈判结果,产有一个协定,然战事之急速发展,致此协定不能生效。奥意声明它们的军队非至9月呸能加入战线,奥意两政府约定,如法军在南部德意志取攻势,它们的军队即开赴巴伐利亚及叙列色。意大利且附一条件,拿破仑三世因有罗马旧教党及皇后之阻力,仍不肯抛弃罗马。拿破仑拒绝意大利之条件,法兰西乃至于独力以与德意志战。在7月20日及25日,奥地利及意大利宣告中立。俾斯麦又复算中欧洲之形势。
      普法战争于1870年8月2日开始,9月2日,拿破仑三世在色丹举全军投降,德军法全战胜,战争的主要部分实际可谓已告结局。由于普军在普奥战争后至普法战争前,对火炮及其作战使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首先,普军在1867年将野战炮全部换装为后装线膛炮,每个步兵营配置3~5门,发射开花弹,采用特别的引信管,至1870年又换用环状引信管,使火炮撮大射程增至3500米,命中精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几乎比法军火炮的命中精度高一倍;其次,普军炮兵在平时经常进行大规模的炮战演习,根据演习的经验,拟订了炮兵在实战中弹药补充的方案,以保证炮战之需;其三,在炮战的战术上普军采取迅速机动与展开,以及集中使用的战法。
      与普军相反,法军首先在战前裁减炮兵,撤消要塞装备的火炮,采用最大射程只有1500~2800米的旧式火炮,并且沿袭陈旧经验,认为用弹道低伸的射程只有2800米的加农炮已是当时射程最远的火炮,对普军3500米射程的火炮盲然无知;其次,法军炮兵在平时缺乏应有的训练,射手的射击技能与指挥水平都低于普军;第三,在作战时,炮兵之间、步炮之间缺乏协同作战的观念,常常各自行动,自行其是,使炮兵阵地暴露在旷野之中,遭受普军集中轰击后,众多火炮未战先毁。
      普法战争从1870年8月2日,法军率先越境向

第四十四章 普法战争(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