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纷纷以“献纳”的名义上交政府,编入了日本海军。除了1429吨的龙骧号(英国建造的铁壳巡防舰)和1490吨的日进号之外,这些军舰大多是两三百吨的旧式炮舰和护卫舰,整个日本海军共有军舰、运输舰、通报舰、练习舰、御召舰等杂七杂八的舰船共14艘,总排水量12351吨。三月二十六日,天皇在大孤的天保山冲检阅了各藩献纳的6艘军舰(总排水量2000吨),这是日本最早的阅舰式。
当时,英国已经出现了单舰排水量达10700吨的“米诺陶”级铁、甲战列舰,一艘即超过大半个日本海军吨位的总和。两相比较,日本一方面痛感国力穷困、民生凋敝,另一方面则加快了经济改革,创造官营事业、扶植民营企业、改革兵制,从西洋引进警察、司法、教育诸制度,改善交通和通信事业,以尽快达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的维也纳新三大目标。如山县有朋所说,“强兵为富国之本,而不是富国为强兵之本”,所以,陆海军的扩充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明治改元三年之后,兵部大辅前原一诚于1870年五月四日向太政官提交了最初的海军军备计划“海军更张建白文书”。文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迅速建设海军、认真加强陆军、建立保护国家体制的建议,其中指出:“皇国是一个初分割成数岛的独立于海中的岛国。如不认真发展海军,将无法巩固国防……故海陆军装备精良与否,实关皇国安危荣辱。全国一下发奋努力,兴办海军,加强陆军,建立一支保民卫国之军队,用以压制强敌,扩大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之影响,耀皇威于四海,这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国务……”文书还提出,尽管日本财政拮据,但在今后7年内至少应将岁入的五分之一用于军备扩充。
“建白书”第二部分是一份军备建设计划,前原设想要在二十年内建造200艘军舰,其中“蒸汽厚甲舰”(即铁甲舰)50艘,“木质两制舰”(外包铁皮的木制巡洋舰和快速护卫舰)70艘,“大炮船(炮舰)60艘,此外还要建造运输舰20艘,海军兵员扩充为两万五千人。完成整个军备计划的预算为4500万日元以上,远远超过了当时日本的财力(1872年日本实行金银双重本位制,废两改元,1日元金币相当于黄金15克,4500万日元约合黄金68吨;而1877年的日本国家预算总额才不过4800万日元)。日本海军到大正年代才实现200艘舰队的目标,兵员25万人也要到日清战争后才变为现实。1871年底,兵部省三位负责人又提交了“海陆兵备之建议”,提出日本的首要防备对象应该是“北门之敌”俄国。
海军省成立之后,1873年胜海舟提出了一个十八年造舰计划,对前原的军备计划作了调整,削减为铁甲舰26艘、大舰14艘、中舰32艘、小舰16艘、运输舰8艘,合计104艘。即便如此,由于在新政府中飞扬跋扈的山县有朋从中作梗,明治五年度(1872年度)海军军费不过186万多日元,还不到陆军军费(769万多日元)的五分之一。造舰预算每被搁置,建军计划频频压缩,海军自嘲已经成了陆军的附属机关,真的变成了“陆海军”
虽然没钱,可是海军也得办。1871年,日本海军从英国商人手里买入一艘舰龄已达18年、经过翻新的三桅快速炮舰“马六甲”号,改名为筑波号。这艘1978吨的二手军舰航速仅8节,在使用中发现诸多不便,于是将其划给东京筑地的海军传习所,作为将机关报的航海教练习舰使用。
第五十七章 清日赛跑(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