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八章 走街串巷[1/2页]

带着超市回古代 闪现吻法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庆阳街的晨雾还没散尽,何青云已踩着青石板往街尾走,露水打湿了她的布鞋,沾着细碎的白霜,像落了层糖粒。
     街面上已有了动静,挑着菜担的小贩趔趄着走过,竹筐里的冬菰沾着泥土,在晨光里泛着青黑色的光。
     “姑娘买点新鲜菌子?”小贩的吆喝声裹着寒气,“今早刚从城外采的,炖肉最香。”
     何青云蹲下身翻拣,指尖触到菌子冰凉的伞盖,忽然想起李重阳炖的菌菇汤,总爱放些北阳城特产的黄芪,说“补气”。
     她挑了半筐,又买了些水灵的萝卜,用麻绳系着拎在手里,青红相间的配色在灰蒙的晨雾里格外显眼。
     林记绸缎庄的伙计正卸门板,见她回来忙笑着招呼:“何姑娘早!林掌柜说您要去庆阳街看铺面,特意备了辆驴车在后门等着。”
     驴车的木栏上还缠着新剥的柳条,带着清冽的草木气,何青云刚坐稳,就见林六娘提着食盒追出来,里面是热气腾腾的肉包,油星把油纸浸出了深色的印。
     “刚出锅的,你路上垫垫,”她把食盒塞进何青云手里,指尖在驴车挡板上轻轻敲了敲,“庆阳街中段那家福顺斋刚歇业,掌柜是我兄长的朋友,说可以便宜些盘给咱们。”
     驴车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慢悠悠的,何青云掀开食盒,肉包的热气混着葱香漫开来,肉馅里掺了切碎的冬笋,是她最爱的口味。
     她忽然想起临行前夜,李重阳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砂锅咕嘟作响,当归和枸杞的香气漫过厨房,他说“这汤得小火炖六个时辰,路上温着喝,补气血”。
     庆阳街比舆图上画的更热闹,绸缎庄的幌子与铁匠铺的火星交相辉映,穿短打的学徒捧着刚出炉的烧饼跑过,芝麻粒掉在地上,引得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起。
     何青云让车夫在街口停下,自己拎着食盒往里走,刚过第三个牌坊,就见家铺子的门板上贴着“吉屋转让”的红纸,字迹被雨水洇得发蓝。
     “就是这儿了。”
     她站在铺子前打量,青砖灰瓦的门面不算阔气,却带着股踏实的烟火气。
     门板上还留着模糊的“福”字印,是前掌柜过年时贴的,边角卷着,像只展翅的蝴蝶。
     推门进去时,灰尘在光柱里跳舞,前厅摆着几张蒙着布的方桌,后厨的灶台还留着点火星子,显然刚歇业不久。
     最妙的是后院,一口老井绳痕累累,旁边堆着半垛干柴,墙角的石榴树虽落了叶,枝桠却遒劲,开春定能抽出新绿。
     “姑娘是来看铺面的?”个穿棉袍的老者从侧门进来,手里攥着串钥匙,“我是这儿的房主,前掌柜回老家养老了,这铺子空着也是空着,姑娘若是诚心要,租金好说。”
     何青云摸出卷尺量了量,前厅宽三丈,后厨深两丈,正好够摆六张方桌,雅间可以隔在二楼。
     她指着墙角的灶台笑:“这灶膛够大,炖十锅卤味都不成问题。”
     老者被逗笑了,皱纹里盛着光:“姑娘是要开吃食铺?这条街最缺正经饭庄,前阵子有个卖胡饼的,三个月就赚够了半年的租金。”
     谈妥租金,何青云让老者写下契约,墨汁在宣纸上晕开时,她忽然想

第九十八章 走街串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