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随赵易、邹衍返回咸阳城。路上,李明衍心思活络,他感觉今日的相遇并非偶然。邹衍和赵易对自己的热情,背后必有深意。尤其是邹衍,作为稷下学宫的大家,与自己本无交集,为何会极力推荐自己入秦?
入城后,赵易将李明衍一行人安置在一处临水的精美院落。这院落三面环水,只有一条窄桥与外界相通,名为34;濠园34;。李明衍一眼便看出,此地虽美,却易守难攻,进可享清福,退则成囚笼。
34;李先生,此处乃秦王赐给贵客居住的上宾之地,34;赵易笑容可掬,34;今晚本官已备下薄酒,为先生接风,还请勿辞。34;
黄昏时分,宾客陆续而至。除了赵易、邹衍外,还有几位李明衍素未谋面的秦国重臣。他们个个谈吐不凡,眼神深沉,看向李明衍的目光中既有好奇,又有审视。
厅堂中央,摆着一张巨大的泾渭流域舆图,精细至每一条支流、每一座山峦都清晰可辨。李明衍心知,这不是寻常宴席,而是一场不见刀兵的博弈。
席间,赵易引领众人畅谈治水之策,话锋却总在不经意间转向李明衍的身世来历。邹衍则时而补充,时而质疑,似在试探李明衍的真实学识。
34;听闻李方士在蜀地用商周三四比之法破解岷江水患,不知此术源自何处?是道家秘传,还是墨家机巧?34;一位面容冷峻的中年官员突然发问,眼中闪着锐利的光芒。
李明衍微微一笑:34;非道非墨,只是顺应水性罢了。水无定形,因器而异;分割水向不过是寻找水之性情最为和顺的比例。34;
34;先生此言似是而非,34;另一位头戴方巾的儒者反驳道,34;水性本就刚柔不定,如何能用固定比例约束?《易经》云39;坎为水39;,水德变化无常,岂能以人力测度?34;
34;正因水性变化,才需寻找其中规律。34;李明衍不慌不忙,34;就如《周髀算经》中云39;勾三股四弦五39;,乃天地之常数。黄金分割亦是如此,为水找到最适宜的流向,既不违其性,又能为人所用。34;
34;哼,方士之言,巧辩而已。34;一位身着锦袍的老者冷笑道,34;若真懂水性,为何不解释泾水之患?想来不过是蜀地水情简单,侥幸得手罢了。34;
厅内气氛陡然紧张。李明衍不卑不亢,手指轻敲舆图上的泾水源头:34;明者见于未形,智者见于未萌。水患之因,必先溯源而上。泾水混浊,非其本性,必有异因。34;
34;李方士以为,水有何德?34;邹衍突然发问,厅内顿时安静下来。
李明衍知道,这是在考校他对阴阳五行之道的理解。若答不好,便会露怯,被视为冒充方士;若答得太精,又恐引人猜疑。
3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34;李明衍不卑不亢,34;水德之要,在于顺势而为,因时而变。泾水为何成患,正因失其本性,被迫夹带异物。34;
34;好一个39;被迫夹带异物39;!34;方巾儒者冷笑,34;先生此言,是在暗示泾水之患乃人为?如此大胆揣测,难道不怕惹祸上身?34;
34;不敢揣测,只是实言。34;李明衍从容应对,34;昨日我已取样测量,泾水含沙量之高,非自然形成。自古言之,实者,真知也;虚者,假说也。我只凭眼见之实,不敢妄言。34;
赵易眼中闪过一丝异色:34;李方士如此笃定,莫非已有证据?34;
34;证据就在此。34;李明衍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瓶,内有泾水样本,沉淀出厚厚一层矿物质,34;此沙非寻常河沙,而是矿石粉末,色泽特异,必有来历。34;
邹衍目光如炬:34;先生博闻强识,连矿石粉末都能辨别,令人佩服。只是泾水上游险峻,韩国边境又有匪患,先生若要亲往查验,恐有不测。34;
34;知险而进,正是仁者之勇。34;李明衍坦然回应,34;若因畏险而退,何以对得起秦王之托与百姓之望?34;
34;好个仁者之勇!34;邹衍忽然捋须大笑,打破了厅内紧张气氛,34;李方士不愧是智者,既有明察秋毫之见,又有临危不惧之心。老夫佩服!34;
席间气氛微妙地缓和,但李明衍知道,这场舌战不过是开始。每一句对答背后,都暗藏机锋;每一次追问之下,都有深意潜伏。他如同一叶小舟行于惊涛骇浪之中,既要顺流而下,又不能随波逐流。
邹衍目光沉郁,最终说道:34;李方士对水之理解,足见功力非浅。若能将此理用于治理泾水,必能成就不世之功。34;
侍从鱼贯而入,捧着古朴的青铜酒器。赵易亲自执壶,为李明衍斟酒,那殷勤态度似乎刻意做给众人看。
34;此酒乃秦地特产,名为39;玉液金波39;,只有贵客才有幸品尝。34;赵易介绍道,声音不大,却让满座宾客都能听清。
李明衍微微颔首,装作不经意地瞥了一眼那杯琥珀色的酒液。凭借现代人对化学物质的敏感,他察觉到酒中散发着一丝不寻常的微弱芳香,不是酒的醇香,而是某种药草的气味,若有若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请!34;赵易做了个34;请34;的手势,目光灼灼地盯着李明衍,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李明衍不动声色,拿起酒杯轻轻摇晃,借着烛光打量杯中酒色:34;此酒色泽如琥珀,想必陈年已久?34;
34;确是陈酿。34;赵易笑道,34;李方士,请尝尝。34;
厅内众人都停下了交谈,似乎都在等待李明衍饮下这杯酒。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微妙的紧张感。
李明衍心思电转。直接拒饮必然引人怀疑;贸然饮下又恐中了对方圈套。此时,他注意到案上有几只玉雕兽首杯,每只杯底都刻有不同的纹样。自己面前这只杯底刻着34;玄鸟34;,而其他宾客观赏用的皆是蟠螭纹杯——这让他立刻意识到,这怕是专为他这位“贵客”准备的礼器。
34;蒙赵上官如此盛情,在下感激不尽。不如借此良辰,我为诸位敬酒如何?34;
不等赵易回应,李明衍已转向邻座的官员,那是位鬓发斑白的老者,自称咸阳水官。
34;敢问水官尊姓?34;李明衍拱手问道。
34;老夫姓郑,行七,乃咸阳水官。34;老者微微一愣,但仍客气回应。
34;郑水官久任水官,经验丰富,想必对泾水水情了如指掌。34;李明衍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对方,同时举起自己的酒杯,34;请教郑水官,泾水上游可有奇特水源?34;
郑水官似乎有些意外李明衍会问这个问题,但他作为地主,不好推辞:34;泾水上游确有一处温泉,名曰39;玄磺泉39;,水质略带硫磺之气,夏季旱时不涸。34;
34;玄磺泉!妙哉!34;李明衍看似恍然大悟,34;《山海经》中不是有云39;玄磺所至,寒暑不侵39;?如此说来,郑水官当饮玄鸟杯!34;
说着,他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34;玄鸟34;杯与郑水官的34;蟠螭34;杯交换。动作看似随意,却流畅无比,众人只道他是按照杯底纹饰分配,并未起疑。
34;玄鸟蟠螭,阴阳相合!34;李明衍高举酒杯,34;来,郑水官请!34;
一旁的赵易眼中闪过一丝惊愕与不安,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无法提出异议。
郑水官受宠若惊,举起34;玄鸟34;杯就欲痛饮,赵易忽然咳嗽一声:34;且慢!34;
厅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赵易看着李明衍,眼中含着深意:34;李方士好雅兴,以杯纹配饮,倒是新鲜。只是这玄鸟杯乃是为贵客特备,郑水官也不必太过拘礼。34;
34;哦?34;李明衍挑眉,语带双关,34;原来这玄鸟杯有如此讲究?若是如此,在下不胜惶恐,还请郑水官见谅。34;说着,他作势欲换回杯子。
郑水官却已感到受辱,脸色一沉:34;赵上官此言何意?老夫任水官二十载,难道还不配饮一杯玄鸟杯之酒?34;
34;这...34;赵易一时语塞,显然没想到会有这样的转折。
34;郑水官息怒。34;李明衍劝慰道,34;既然这是特备的酒,想必有其特别之处。不如这样,我们二人交杯而饮,一同品尝这玉液金波,如何?34;
这一提议看似公允,实则暗藏机锋。若酒中真有异物,赵易必然会阻止;若无事,则此举正好平息郑水官的不满。
果然,赵易面色微变,正欲开口,邹衍却突然插话道:34;李方士此议甚妙!交杯而饮,乃是结交之礼。今日初会,正该
第12章 泾渭争浊清(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