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1章 海湾袭击(二)[2/2页]

暗刃如锋 喜闻乐见的高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华夏华北的矿业和盐业资源也通过沿海航线输送至倭寇。
     倭寇沿海工业区实行“军财抱合”体制,三菱、川崎等财阀垄断军工生产,并通过《国家总动员法》将民用工业转为军用。
     沿海港口同时承担军需物资运输任务,但受盟军潜艇威胁,1944年物资损失率高达60%?。
     1940年10月的横须贺港,正处于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夜的紧张氛围中。
     作为倭寇帝国海军四大镇守府之一,这座港口既是军事要塞,也是工业与战略的核心枢纽。
     此时港内停泊着联合舰队多艘战列舰与航空母舰,包括“陆奥”号战列舰(于1941年服役前期)和“赤城”号航母。
     这些舰艇常在此待命,随时执行南进太平洋的作战计划?。
     舰艇甲板可见身着白色军服的水兵进行火炮维护和海图作业,军官频繁通过无线电接收东京大本营的密电。
     为应对可能的空袭,港口沿岸高射炮阵地昼夜有人值守。
     探照灯夜间锁定空域,防鱼雷网严密环绕大型舰只。
     码头堆砌的弹药箱用防水油布覆盖,表面标有“机密”字样?。
     横须贺海军工厂内,工人三班倒赶工组装“翔鹤”级航母部件。
     熔炉区火光冲天,电焊火花映照着标注“1940年度”的施工计划板。
     高卢国工程师韦尔内时代遗留的旧船坞旁,新式潜艇正在下水测试?。
     仓库区运输车频繁穿梭,装卸来自台湾的橡胶、东南亚的锡锭等战略物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海味餐馆外,水兵排队领取定额仅60钱(约合今日700倭元)的午餐,而军官俱乐部则传来爵士乐与清酒罐碰撞声?。
     横须贺主干道“海军通”两侧,王国式酒吧与本土居酒屋林立。
     穿制服的米国海员正从照相馆取走拍摄海军陆战队登陆演习的纪念照。
     神社内的“镇守之塔”香火缭绕,慰安所霓虹灯暗红如血。
     渔民被强制征用为基地劳工,抱怨“连渔船柴油都被征用”。
     学童兴奋模仿军官敬礼步伐,而邮局信箱塞满留守妇女的明信片,落款多写着“祈愿凯旋”?。
     此时距珍珠港事件仅13个月,横须贺港的喧嚣背后暗藏帝国主义的狂热。
     横须贺外海,一艘I型潜艇、两艘VII型潜艇?和两艘荷兰O系列潜艇。
     其采用独特的双壳体结构,结合X型尾舵布局。
     以O21潜艇为例(1940年已服役),艇长67.7米,水下排水量达2800吨,配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0枚鱼雷或40枚水雷?。
     还有荷兰早在1936年便在O19级潜艇上率先采用通气管技术,使潜艇可在潜望镜深度航行时为蓄电池充电,大幅延长水下作业时间。
     O系列潜艇既执行反舰任务,也参与布雷和特种作战。例如O9、O10等早期型号在19401941年北海防御圈中击沉德军运输船6艘(总吨位2.3万吨)?。
     而U型潜艇作为普鲁士“狼群战术”核心装备,水面排水量626吨,水下745吨,配备5具鱼雷发射管(艇首4具/艇尾1具),搭载14枚鱼雷?。
     水面航速16节,水下8节,最大下潜深度200米,续航力4300海里(水面)/90海里(水下)?。
    喜欢。
  

第351章 海湾袭击(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