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党在敌后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权建设(如34;三三制34;),被蓝党视为争夺地盘的34;新军阀行为34;?。
?常校长虽不愿全面内战,但党内强硬派推动军事部署,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动用8万兵力围歼新四军9000余人,创下抗战期间最大规模摩擦?。
老人家采取34;有理有利有节34;策略,政治上,坚决反击,但避免直接攻击常校长,通过舆论战争取国内外同情?。
蓝党内部也不断整顿?。蓝党政府第39集团军高司令诱捕并枪决企图投降倭寇的石友三,遏制了部分军队的投敌倾向?。
韩主席部在苏北屡遭失败,求援常校长,后者虽派汤司令部策应,但重点转向限制新四军?。
华夏因主要经济来源地区—江浙地区,基本沦陷,经济和物资陷入了困境,但国际?外援与物资也陷入困境?。
米国通过1亿美元贷款(含5000万平准基金)支持蓝党政府,王国也追加同类贷款。
但因倭寇封锁了华夏对外主要通道,实际物资采购受倭寇封锁影响,国内接受有限?。
全靠着西南沐春公司四大基地来维持前线各项需求的运转。
冀南、太行等地颁布《减租减息条例》,缓解根据地民生压力?。
同时,在?舆论与精神抗争?方面,陪都红党的《新华日报》在轰炸中坚持发刊,以社论呼吁“以胜利回答敌寇暴行”,展现新闻界的坚韧?。
国际舆论关注华夏战场牵制日军的作用,尤其是海湾袭击与王国与高卢面对凶残的倭寇后,更深刻感受到了华夏战场的重要性。
米国《时代》杂志评价“华夏用1亿美元牵制百万倭寇是合算交易”?。
这一时期,华夏抗战面临军事消耗、内部矛盾与资源短缺的多重挑战,但通过灵活策略与国际支持,仍以巨大代价维系着战局平衡。
而沐春公司也存在严重的生产问题。尽管蓝党政府,在宋部长的极力斡旋下,收回了一定的成本,但是生产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个是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的问题。军事装备中,很多急需的生产材料需要进口,但华夏对外通道基本被封锁。
一个是由于不断扩大生产,电力资源不足,只能采取限电或者错时生产,这就减缓了生产进度。
还有一个是陪都政府,不能及时结清沐春公司的款项,沐春公司生产的产品,刚下生产线,就被军委会后勤部门强硬拉走,造成沐春公司生产数量不断下降。
关键是倭寇不断的战时轰炸。随着抗战爆发,沐春公司对华夏抗战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对此,倭寇采取了多方办法。一方面派出大量的间谍,侦查四个生产基地的详细情况,并采取收买、色诱、破坏等方法,骚扰四个生产基地的生产。
另一方面,根据侦查的详细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定时轰炸,企图摧毁沐春公司的生产,打击华夏抗战力量。
喜欢。
第367章 抗战困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