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蹇挑着担子,开始盗猪炼油,加工肥皂。二叔一边帮工一边雕刻肥皂的模具。
三天后的上午,胡蹇开始检查这几天的工作成绩。猪油三大缸足有四百多斤,模具九块按三天循环,可以日产150块松香皂。碱水五坛,松香还余9斤。
加工松香皂二百块,肥皂二百块。
胡蹇看着淡黄色的松香皂时,愉悦之情油然而生。胡蹇背起二百块肥皂,又抠出两块松香皂,就顺着子牙河直奔码头。
胡蹇来到李美娘的茶摊,李美娘热情地招待胡蹇,七十块肥皂,还是让李美娘小赚了一笔,七钱五分银子。
李美娘很有经商头脑,她刻意地在商贩面前,用肥皂洗手洗衣服,用肥皂神奇的去污功效,成功吸引部分人的眼球,两天时间,李美娘就把那七十块肥皂销售一空。
30文钱一块肥皂,这款新产品诱惑吸引力,让李美娘大吃一惊。来茶铺吃茶谈事的商贩,购买欲望极为强烈。
花几十文钱买两块肥皂,让老婆小妾丫鬟婆子,见识一下肥皂的奇妙,讨好一下阖府女眷,让她们感觉到自己的爱心,何乐而不为呢!而且这肥皂的确比皂角好用,谁还差一月百十文钱,不买肥皂用,还去买十五文钱的皂角。
李美娘销售的肥皂,引起了附近酒肆茶楼的关注,纷纷前来问询购买。有的还给李美娘下了订单,让李美娘惊喜不已。
一块小小的肥皂,让李美娘茶水摊的生意,比往昔热闹许多。
李美娘欣喜万分,天天数着日子,盼着这位小财神的到来。
她对肥皂的前景市场,非常地乐观。她的茶摊守在运河边上,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凭着肥皂的热度兴起,再加上她的美貌和人脉,稳稳地可以每天小赚一笔。
李美娘向胡蹇订购了两百块肥皂!
有了利益为基础,相处起来分外的融洽。李美娘虽然是半老徐娘,可风韵犹存。而且她极善察言观色,说话风趣拿捏适度,二人相谈甚欢,宛如亲眷一般。
交谈中胡蹇也了解到,肥皂不是必需品,老百姓都用不花钱的草木灰。几十文钱的小商品,容量小,利润薄,自然无法吸引外地大商人的经营欲望。
李美娘约好有意贩卖肥皂的,几位直隶州县的客商。这几位客商每人订购几十块肥皂,毕竟他们的客源数量,无法和李美娘相比。
两人闲聊的功夫,却被那位陕西的布商闯进打断了。这位陕西胖子,猥琐炙热地纠缠着李美娘,显然是不怀好意。李美娘看在银子的份上,不得不虚伪与蛇。
幸好约见的商贩,陆陆续续地来到茶摊。那位陕西胖子见李美娘有生意做,只好停下手来,坐下喝茶瞧热闹。
肥皂的效果优势价格,客商已经了解清楚。因此无须争论商讨,胡蹇取出二百块肥皂,七名客商支付银子,大家钱货两清。
七名客商见胡蹇年纪轻轻,虽然穿衣打扮是穷苦人家,却谈吐不凡,倒是对这位发明肥皂的胡小哥,颇感兴趣。大家热闹地攀谈一番,就散开了。
胡蹇心里很是兴奋,毕竟自己的肥皂生意,迈出了良好的开端。这些商户的贩卖销售,肥皂的热度,将会慢慢地发酵扩大,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银子。
胡蹇大方地拿出一钱银子,给了李美娘的茶点钱。李美娘假意推辞说,只收一厘的中介费用,胡蹇还坚持一块肥皂5文的提成。
李美娘高兴地接过银子,笑盈盈地倒茶致谢。叮嘱胡蹇尽快把二百块肥皂送来,胡蹇笑着拿出两块新产品—松香皂。
“老板娘,适才销售的肥皂,只不过是试用品。今后我们将销售这款成熟定型的肥皂,古月松香皂!”
李美娘急忙把两块淡黄色的肥皂,拿在手中仔细瞧看。色泽匀称透明,大小分量相等,统一相同的古月篆文,散发着微醺的松香气息。
李美娘爱不释手,惊喜地说道:“古月松香皂,东西好名字妙,胡小哥,奴家真是欢喜死了。就凭这卖相,四十文都没问题!”
“奴家试试这古月松香皂的效果!”李美娘取了一盆水来,用松香皂洗手洗脸,清爽脱尘的感觉更妙,还散发着松香淡淡的味道。
李美娘闻着手指间,那股松香的味道,俏皮的像位少女。
“松香皂的洗涤效果,比肥皂还要好呢!”
“真的吗!”李美娘取了一块脏兮兮的抹布,洗完后点头赞同道:“的确效果更好,而且泡沫也多了!”
&nbs
第8章 古月松香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