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旗老少的注视下,胡蹇拿起派工文书,铿锵有力的宣读,分派议定好的事项。大家伙吃惊地看着蹇驴儿,啧啧称奇!
口齿愚笨的傻子,咋像换了一个人呢似的!
当听完胡蹇的分派和解释后,全旗九十七口齐上阵,龚家屯的这帮穷军户,简直乐翻了天。
当晚胡蹇爷三回到家中,就在胡家小院的西侧空地,开始规划炼化猪油的场地。三十口锅台配套的切肉案板,柴火的堆放的位置,存储猪油的大缸,肢解冻猪的桌案,计算着需要斧头菜刀等用具。
还要思考人工的饮水伙食,餐具器皿。胡蹇可不想做抠搜得老地主,成为万恶的资本家。他一直欣赏《大染坊》电视剧里,那位掌柜的作风,让工人吃好,顿顿有肉吃,吃大肘子。
那样工人才能玩命地给你干活!
多么简单的道理!
大年初二清晨,胡蹇父子三人带上银子,搭船去了天津卫。跑遍了码头商铺和城内肆坊,总算把物品材料都采购齐全。预订一批柴火和大缸,大哥胡随跟车运柴火,胡蹇和老爹雇了一艘大船,把七七八八的器具物品,还有粮食吃食,一股脑地运回来。
同时龚家屯的全旗人丁,都早早地吃完早饭,精壮男丁五十四人,两人一队有驾车的,有挑担的,兴奋地奔向天津四野。
余下的四十三口,在小旗大人龚二虎的带领下,都聚在胡家的子牙河畔。大家伙吵嚷着,胡正六领着工匠,俞七巧领着妇女,老头子忙着磊锅台,小厮们挑水劈柴,按照胡蹇的规划标图,开始忙碌起来。
当胡蹇父子的大船到后,子牙河畔热火朝天。在龚二虎的皮鞭下,胡蹇的合理安排下,大家伙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的流水线作业。
中午时分,第一批死猪近五十头运回,胡蹇招呼大家吃饭。老娘领着几位大婶子,忙碌着分派伙食!
每人一大碗香喷喷的羊杂汤,两个萝卜油渣馅的白面大包子。穷军户们狼吞虎咽,那副吃相差点没把胡蹇吓死。就连田小鱼这般漂亮的小美女,都没有了淑女的矜持,居然用小嘴吸吮着手指上的油水。
门神铁柱想着家里饿得走不动的老娘,把两个白面大包子,揣进怀里想着晚上带回去孝敬老娘。只见他掏出一块黑硬麦饼,撕碎了放进羊杂汤内,香甜地吃了起来。
胡蹇想了想,端来自己的羊杂汤和两个包子,放在门神铁柱面前:“铁柱大哥,你饭量大吃饱了好干活!”门神铁柱抬头看着稚气未退的胡蹇,道了声谢谢!
胡蹇又发现妇女也舍不得吃,显然想把包子带回去,给自家的老人和娃娃吃!这一刻胡蹇的心很沉重,还有丝丝的悲伤。恻隐之情人皆有之,何况眼前这些人,都是宛如亲人的父老乡亲,和他同命运的大明军户。
胡蹇大声地喊道:“各位老少爷们,大娘大婶们,你们尽管吃饱,家里的老人和娃娃,下午叫咱娘,再炖一锅肉汤,蒸上两锅大包子,送到屯子里去。”
上百口人听了胡蹇的喊话,过了良久才集体欢呼起来。有些心肠软的女人,甚至感动得呜咽流泪。就连门神铁柱,都感觉眼睛潮湿起来。
一时间,众乡亲对胡蹇交口称赞,对胡家的善举,都牢牢地记在心间。这一刻胡蹇体会了,古人说的一饭之恩,铭感五内。
一饭一衣的恩情,在现代人的眼中,简直不值一提。可是在这物资极度匮乏,吃不饱穿不暖的古代,一有灾荒,就会饿死人无数。封建社会,一饭一衣的恩情,那就是比天还高比海还深的恩情。
韩信一饭之恩回报千金①,汉高祖待韩信车同乘,衣同穿,食共席,就能驱使这位兵仙大家,让韩信肝脑涂地,誓不背叛,帮高祖创下五百年的汉家天下。②
胡蹇这番话,让那些耿直的军汉好感倍生。像李老五、门神铁柱几人,都主动地围在他的身边,谈笑风生。
老娘俞七巧心中高兴,咱家二郎这胸襟气魄,别说刘家集百户所里,就是东西子牙两个千户所,谁家的后生,能比上咱家二郎的!
龚小旗若有所思,低头喝着羊杂汤,沉默不语。
老于头感叹的对胡冬九说道:“胡老弟,你家二郎非常人也!”胡冬九却心疼钱粮的嘟囔道:“啥非常人有常人的,哼!这败家子,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老于头气得骂道:“你也就是个棒槌,屁都不懂!”胡冬九哼哼唧唧道:“老于头,就你懂!咱只知道,银子挣得不容易,哪能这般大手大脚的,也不知道算计?”
老于头叹了口气道:“胡老弟,这收死猪的生意,小旗大人虽未明言,俺猜想定是你家二郎的主意。老汉俺不知二郎的意图何在?只是瞧他拉开这么大的阵势,却能事无巨细井井有条,胸有韬略驭人有术,你们老胡家要兴旺发达了!”
胡冬九听得一脸迷糊,骂道:“老于头,咱知道你有学问有见识,少他娘的跟咱掉书文,这文绉绉的词,咱都听不懂?能说人话不!”
老于头气得直瞪眼,瞧了一眼自家的孙女于二丫,计上心头说道:“胡老弟,二郎还没有定亲吧?你瞧咱的孙女二丫咋样?”
胡老爹听了满心欢喜,瞧着于二丫身材模样,凭经验就是好生养的丫头。而且这丫头孝顺能干,心眼灵活能持家,配给二郎倒是好帮手。就是年龄比二郎大三岁,今年都十八。
古时女子十五岁行及笄礼,要成人婚嫁。古人平均年龄偏低,女子十三四岁嫁人生孩子,都属于正常。像于二丫这般十八岁还未出嫁的女子,那都属于大龄青年。
于二丫未嫁人,是因为他爹三年前病亡。古人要守孝三年,因此于家才未给二丫议亲,把她给耽误了。
不过不要紧,女大三抱金砖吗?最重要的是,娶进门就能生娃娃,不像给大郎找的童养媳杨山杏,要圆房生娃,还得等上两年呢!
胡冬九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于大叔,你可不能蒙咱,拿咱寻开心啊?”老于头翘着胡子骂道:“有拿自己孙女的终身大事,来开玩笑的吗?”
“好!咱们爷们可就说定了!”胡冬九兴奋地把婆娘喊过来,把老于家结亲的事情说了。老娘自然是赞同欢喜,三人就悄声商量起胡蹇和于二丫的婚事来。
&n
第18章 要娶媳妇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