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先生的问题,最终还是解决了。
是韩立解决的。
他有几个朋友今年不打算参加乡试,别被他拉来了。
一共四个人,分别是罗志、李斐、简和、孙毅。
这四人跟他关系亲厚,他也一直潜移默化的用新学给这四人洗脑,算是新学潜在的拥趸。这四个人年龄都比韩立大,最大的孙毅今年都三十五岁了,还是个秀才。
不过这年龄还是个秀才也不丢人。
本来孙毅今年也是要参加乡试的,可事到临头又有些没有把握,正好韩立找上门,便半推半就的答应再等三年。
解决了教习的问题,董煜等人便开始闭关温书,互相交流探讨。
这一闭关,韩立三人对董煜直接就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经义娴熟倒背如流就不用说了,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时文策论,无一都吊打他们。
韩立本来是个很有自信的人,这一科非常有把握。但是跟董煜一比,就什么也不是了。
董煜倒也有些不好生意,真论个人学习能力,董煜是也就比周白强,跟孙山差不多。
但是他有系统啊。
经义不用背,系统直接灌输的。
诗词歌赋也不用自己想,拿来主义便是。
自己记得的就背出来,自己不记得的就找系统买。
实在不行,还能给钱让系统直接给标准答案。
完全就是作弊。
不过这闭关也不是没有用处,至少韩立三人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对乡试更有把握。就是董明也觉得就算没有系统的帮助,他凭借自己能力,也差不多能够通过乡试了。
时间像指间流沙,转瞬即逝。
八月初一,董煜一行四人,踏上了乡试的征程。
乡试,因为在八月份考试,所以又称秋闱。
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
这里的生员,便是秀才了。
之前说过,大齐的读书人需要通过院试才能称之为秀才。
秀才其实就是各个府学、县学的生员。
当然,有齐一朝,只有府学的生员才能称之为秀才,有参加乡试的资格。
乡试考试并不是一定要去省城才行,各府都有考场,只不过最后的阅卷统一到省里面而已。
这里的省也是民间的说法。
如今大齐的行政划分,府之上是布政司。
零陵属于湖广布政司。不过相较于湖广布政司,零陵更靠近西边的贵州布政司。
之前所说西南地区,指的其实就是贵州、安南、广西、云南四个布政司。
董煜等人想要参加乡试,只需要在零陵参加即可,不需要跑到湖广布政司治所所在地。
那太远了。
这一次去参加乡试,只有他们四人外加李牧。因为有周白跟着,周威也不用当董煜的背后灵,而是留在了书院。
五人都是骑马而行,一路上也没什么大事儿,安安全全的到了府城。
路上的时候,董煜还问了一嘴,之前绑架自己的那人找到了没。
孙山说还没有。
这事儿虽然董煜不在乎,但老是悬而未决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便说等乡试结束用点心思。
 
第95章 乡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