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丽因分娩时的并发症羊水栓塞去世,终年34岁。
孩子平安降生,如她所愿,是个男孩。
于秀丽1996年进厂,那会儿她刚专科毕业,年纪轻轻,吃苦耐劳,在车间干了几年,陆续学了好几个工种。
胡厂长觉得她干活挺麻利,安排她跟着老师傅学铆焊。
那个时候车间里干这类工作的女性不太多,但往往手艺细致出活效果好,很有巾帼风范。
于秀丽挺羡慕这些有经验的女工,因此学得很认真,很快就能把组件工作完成得很好。
可能是天意弄人,她即将担任小组长的时候,在车间穿管中受了伤,手掌被钢管穿透。
虽然送医及时,却仍然影响了一些功能,干重活受到了影响。
厂里对工伤员工一向很照顾,便安排她转去其他岗位。
于秀丽性格开朗,并没把这当做是一次挫折。
她普通话还算标准,被选去广播室做播音员,每天上下班播报几分钟,其余时间都闲着。那时她刚谈了男朋友,每天能有时间买菜做饭,还觉得是因祸得福。
当时李柏舟入厂没几年,才刚刚学成归来,挑起了行政部的大部分工作。有次偶然碰到她,本着同是受伤康复者的恻隐之心,劝她学学经管,争取转到办公室上班。
“为什么要去办公室,我现在不是挺好?”于秀丽这样问他。
“你现在每天闲着没事,当然觉得挺好,”李柏舟笑着说,“再过个几年,广播室取消了,你做什么去?”
“谁说广播室会取消了?”于秀丽吓一跳。
“……只是打个比方,”李柏舟无奈,“我的意思是,你得有个长远的打算才好。”
见于秀丽犹豫,他又加了句:“以后就算是成家,也得给孩子做个榜样不是?”
于秀丽父母都在农村,虽然不太清楚所谓做个榜样到底应该怎么做,但她自小对城里的孩子们是有羡慕之心的。
“行,”她迅速下定决心,“我需要学什么?”
于秀丽是个做什么事都很投入的人。她报了李柏舟推荐的函授班,辛辛苦苦学了挺久,顺利拿到了结业证。
李柏舟这边早跟胡厂长打了招呼,她的调岗申请也很快通过了审批。
新婚在即,她还加班加点地忙着适应新接手的工作,没少被丈夫抱怨。
好在她性格开朗,认识的人也多,后勤工作一直做得不错,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
后来厂子被集团收购,要在市里成立博信集团。她主动请缨,要到集团来工作。
第一批跟着李啸行和李柏舟背井离乡到集团工作的员工中,她算是少有的女流之辈。
别人不理解她到底为什么要到集团来,李柏舟却是知道的。
她有个女儿,那年正是要上学的年纪。
于秀丽打听过,知道来集团工作能够在当地落户,女儿也可以随迁。
这样,她的女儿便可以在市里上学了。
她在市里没有房子,就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小公寓,改头换面收拾了一番,住着也挺舒适。
于秀丽的丈夫是做生意的,本就经常东奔西跑,按时回家的时候很少。这些年家里的事情几乎总是于秀丽自己一个人忙活。
甚至有次上班路上被电动车撞倒脚腕骨裂,她都是拜托邻居送女儿上下学,自己打着石膏在家一边做饭一边处理工作上的事。
她手上当年被钢管穿透的伤虽然不重,但家务干多了也会疼。她自己拿个小热水袋敷一下,贴贴膏药,这么多年也就凑合过来了。
于秀丽觉得自己的生活挺理想的,除了没有生个男孩。
她当然很爱自己的女儿,但公婆和丈夫总是会念叨一两句,让她时时感觉自己的运气不好,好像总是差一点才能圆满似的。
没办法,政策不允许嘛,她在心里对自己说,想想就得了。
女儿一天天长大,她也说服自己这样就挺好,至少一家人都在一起,以后女儿总能过得比村里那些孩子好一些吧。
前年于秀丽的弟弟结婚,她高高兴兴地帮着准备了很久,又去新房帮着收拾,却突然被家里的老人叫出来骂了一顿。
“怎么这么不懂规矩,不知道新房要‘全人才能扫洒布置吗?”
她一头雾水,问什么是‘全人,这才知道要所谓父母双全,儿女双全,才能有资格在这些时候去做吉事。
她父母都健在,就是可惜缺个儿子。
那天管事的最后给找了几个远房的嫂子来布置了新房,于秀丽连门都没敢再进。
如果说之前还只是随便想想,这天之后她却实实在在地有些羡慕。
人们都说一儿一女凑成一个“好”字,或许
第 58 章 于秀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