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是要给他打钱吗?算我一份。”李啸行头也不抬,继续扒饭。
“……行吧,”李柏舟沉默半晌,放了手里的餐盒,“希望他这次熬得过去吧。”
“熬得过去。”李啸行探头看了眼他餐盒里剩下的饭,“人嘛,再难也熬得过去的。”
李柏舟轻轻呼了口气。
“可不是吗。”他说。
由于要尽快做完竞聘上岗工作,大家都临时加了班。
周一一早,早会暂停,人事部组织有意竞聘的员工经历了两轮考试,终于赶在周一下午贴出了选聘名单。
竞聘结果是张部长任营销副总,原技术部部长任技术副总,行政部小刘任副部长主持工作,人事部柳叶任助理。
此外,供应部增加一名副部长,与王部长共同管理,半年后根据业绩竞争部长岗位。
行政部除了李磊和小刘,又增加了两名管理人员。人事部则暂时没有人员补充。
李柏舟这边做好聘用文件,立刻马不停蹄地到上级集团提交了备案。
此事终于赶在集团高层变动之前尘埃落定,李柏舟也算一件大事了结,回到单位之后没进办公楼,打算直接回公寓休息。
刚走到公寓楼门口,李柏舟忽然看到几个车间主任带着工人们从餐厅往后面车间跑,似乎是有什么着急的事情。
“哎,”他出声叫住了一个边走边穿工服外套的员工,“出什么事了?”
“舟总好,”那位员工匆忙地鞠了半躬,“李总在后面钢结构车间训人呢,通知所有人都去,我也不知道咋了。”
“哦……”李柏舟点点头,没改变方向,心想李啸行训人那可太常见了,多半是谁又弄出了点质量纰漏。
他中午和李啸行一起吃的工作餐,下午没吃饭,想着先休息一会儿,等李啸行忙完自然会来叫他去吃。
没想到回到公寓倒头一觉睡醒,外面天都黑了。
李柏舟有些茫然地望着窗外的黑色天幕愣了一会儿,拿出手机看了一眼。
快十点了,没有任何电话或信息。
他心里忽然有了些不祥的感觉。
来不及多想,李柏舟立刻给李啸行拨了出去。
他站在窗口,绷着神经听那边的通话音漫长地响了几声。
然后电话被接了起来。
他一口气松下来,眼前瞬间就有了雪花点。
“小舟。”李啸行的声音虽然低沉,却依然镇定。
李柏舟退了一步,坐回床上定了定神:“啸行,出什么事了吗?”
“钢结构出了点问题,”李啸行说,“你……过来看看?我在后面大车间中跨。”
天气快要入秋,晚风带上了丝丝凉意。
高高车间里的灯都亮着,厂里的工人嫌干活的时候热,大都还穿着短袖单衣。
看到李柏舟穿过厂区,他们时不时地停下来招呼一声。
他们不一定都还年轻,但看上去全都很洒脱有力,身上洋溢着那种只属于工人群体的热情。
李柏舟一一点头回应,一路走到位于厂区最里侧、最大的那个车间。
车间中跨是专门腾出来做钢结构的,最近一段时间,准备区里堆了许多钢材,每天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但今天这里却异常死寂。
李柏舟环视一圈,很快找到了站在钢架下面的李啸行。
他走过去时,刚好听到李啸行摇头否决:“不行,那承重受影响太大了。”
“舟总来了?”李啸行对面的技术部部长——即将成为技术副总了——对李柏舟招呼了一声。
“什么情况?”李柏舟问道。
“你看,”李啸行沉着脸,“哗啦”一声抖开了蓝图,“这个地方的结构装错了。”
李柏舟皱眉细细看了下图纸,又抬头去看钢构的焊接点。
“是错了,装反了。”他点点头,“是刚焊上的?”
“这几天没人监工,技术员没经验,看错了图。”李啸行目光向后扫了一眼,后面站着的一堆人吓得条件反射一般,齐齐退了一步。
“现在如果拆除错误的部分,没办法保证焊接后的承重性。”技术部部长说,“实在没办法再修改了。”
“工期是什么时候?重做来得及吗?”李柏舟问。
“这……”技术部部长没答话,先去看李啸行。
“这部分如果重做,需要重新订钢材,加上运输时间,还是挺紧张的。”李啸行说,“而且时间倒是小问题……”
“对,主要是成本问题,”旁边张部长也开口了,“返工一次的费用,搞不好会把公司半年的利润都花进去。”
他们身后站着的都是车间的负责人和车间工人,大概是已经被李啸行训过一轮,谁也不敢说话,个个噤若寒蝉。
“小舟,你看呢?”李啸行偏头问他。
李柏舟低头再看了看图纸,又抬头看了一下已经焊错的钢架。
明亮的灯光从车间顶端洒落下来,落在根根全新的钢架上,折射出闪亮而无法忽视的光芒。
“重做。”李柏舟坚定地说,“跟对方单位说明情况,然后订购材料重做一次。”
张部长提出异议:“但这样成本真的太高了,这些废弃钢材收不回多少钱,推迟工期还要交罚款,这样算下来,还不如我们不做了,直接外包出去。”
“是,可能那样更节省成本一些。”技术部部长表示赞同。
李啸行没说话,也抬头看了看那些高高的钢架。
“外包出去,怎么贴我们‘博信的标呢?”李柏舟轻声说,“我们博信,好歹还有个‘信字。”
第 65 章 博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