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哥,上车,我带你。”
学校门口,刘水根骑着自行车停在于东青身边。
刘水根是于东青同学,今年也参加了高考,总分还没有于东青一门分数高。他人并不笨,就是心思不在学习上。
他家住夏湾镇,父母开了一个点心铺子。她姥姥家也是下湖村的,跟于东青是邻居,他小时候常住在舅舅家,所以两人关系比较好。
“东青哥,我爸妈让我向你学习,复读一年,如果明年还考不上,就再复读一年。”
刘水根爸妈让他学习于东青的犟劲,落榜了接着复读。
“水根,你自己愿意复读吗?”
于东青知道他不是读书的料,他上学时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从家里带小点心哄女同学开心,复读也是浪费时间。
“我听我爸妈的,读书虽然没意思,但下一届有几个女同学蛮漂亮的,能交个女朋友也不错。”
刘水根傻笑着。
于东青在心里感叹,这是人才啊!上一世我怎么就不懂呢?
“你听我的,不去复读也一样可以交女朋友的。现在改革开放了,抓紧时间搞钱,先当个万元户多好啊!”
79年就有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说法,现在农村都在推进包产到户,粮食短缺的时代就要过去了,现在正是布局食品公司的好机会。
华夏穷了好多年,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吃穿住行都要改善。改革开放后第一波消费浪潮马上要来了,这个红利一定要抓住。
“搞钱?当万元户?怎么搞?”
刘水根瞪大了眼睛,他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这个年代女孩找对象虽然主要看出身,看工作,看人品,但财富总是很加分的一项。他家虽然还达不到万元户的标准,但比一般上班挣工资的条件都好,所以非常理解有钱后的优越感。
“你家是做点心的,咱们合伙搞个食品加工厂,从小食品做起,很快就能当上万元户。”于东青跨上自行车后架,拍了一下刘水根的后背,“去你家点心铺子看看。”
“东青哥,你的主意恐怕不行,镇上的食品加工厂上个月就停工了,还没我家点心铺子的生意好呢!”
“那是他们不会干,咱们正好把那厂子接过来,你来当厂长。咱们做出各种好吃的小食品,卖到江州和申海去,卖到全国各地,做成全国最大的食品公司。”
刘水根嘿嘿笑着,于东青说的让他当厂长,全国最大,还有公司这样的词汇,让他很舒服的同时又产生了很多想象。
“我当厂长,那招工是不是我说了算啊?咱们学校好几个女同学能不能招进来啊?”
还好几个?这家伙荷尔蒙分泌旺盛啊!人家都是钓鱼,你是撒网。不过,有追求就值得鼓励。
“当然可以招进来,等规模大了,再给你招个女大学生当秘书。”
于东青盘算着承包食品加工厂的事情,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刘水根同学经过一番调教也是可以胜任厂长的,他将是自己带着起飞的第一个小弟。
刘水根家的点心铺子是前店后厂模式,点心都是自己家做出来的,品种非常单一。
不过刘水根老爸刘有才做点心是把好手,于东青虽然不太懂食品加工,但完全可以启发一下刘有才,开发出现在市场上还见不到的食品种类。
他决定从制作简单的薯片开始,给刘有才刘水
第3章 你是状元听你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