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财务室忙碌的陈跃进见到于东青回来,急忙跟到了办公室,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拿着出货单给于东青看。
“东青,才不到一上午时间就卖了一千一百块钱,照这样下去,咱们很快就发财了!”
于东青无语的看着他,这个姐夫年轻时还真头脑简单啊!
他也不想想,这都是卖给附近商户的,人家进了货搞零售,怎么也得消化几天,外面的商户一时过不来,明天还会有这样的销量吗?
“姐夫,镇静一些好不好?你是做财务工作的,要稳重一点。”
陈跃进连连点头,“你放心,我在外人面前会注意形象的。”
这时,黄俊海匆匆进了办公室。
于东青对陈跃进说道:“你去忙吧!以后所有工作向黄厂长汇报。”
“好的,我明白。”陈跃进收好出货单,又转向黄俊海说:“黄厂长,我去忙了。”
黄俊海一脸严肃的点点头,等陈跃进出门后,在于东青对面坐了下来。
“黄厂长,听说您找我呢!”
于东青拿起暖瓶倒了两杯水,把其中一杯递给黄俊海。
“跟你说说销售方面的事,东青,今天上午虽然出货不少,可这不是办法啊!”
黄俊海脸上的表情同样抑制不住,不过不是兴奋,是疑问和忧虑。
于东青笑一笑,说:“您喝口水,慢慢说。”
“一个个小商户来厂里进货,效率太低了,夏湾附近还行,远处的小商户怎么办?咱们得找经销商,每个乡镇甚至每个县市,找一个有实力的经销商就可以。”
“黄厂长,您说的很对,接下来就按照您说的办。”
于东青首先肯定了黄俊海的想法,接下来又解释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
通过今天的造势,在夏湾附近几个乡镇形成热议,对接下来的招工和招商都有好处。
快速运转回笼一些资金,解决眼下资金困难的问题。锻炼一下市场和销售队伍,通过实战发掘人才,下一步就要把他们派出去开拓市场。
“黄厂长,附近商户进货的资金还是少了一些,不够下一步的市场运作。我刚才去找了粮油站的刘开江,想打农民余粮的主意。要真能像我设想的一样,不用一个星期,咱们目前的资金困难就解决了。”
于东青又讲了余粮换鸡蛋糕的计划。
这时,黄俊海的眉头才舒展开来,长长舒了一口气。
两人又充分交流了意见,对下一步的发展做出了安排。定下来尽快招工,安排三班倒制度扩大产能,为开拓市场做好准备等工作。
黄俊海还是有些担忧,问道:“是不是步子有些大,赶得太急了?咱们慢一点是不是会更稳妥?”
“黄厂长,薯片和辣条这些小食品制作简单,很快就会有人模仿生产。我们必须快一点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挤压后来者的空间。”
于东青稍一点拨,黄俊海就明白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于东青的深谋远虑更加佩服了几分。
经过一个上午的发酵,好乐佳高工资招工的消息就传遍了夏湾。
下午,就有一些人过来询问,想到工厂上班。黄俊海马上做起了面试工作,合适的马上录取。
消息传开,一下午就接待了三十多个来报名的,录取了16名新职工,其中有一半是刚高中毕业的大学漏子。
晚上加班生产也已经安排到位,几个调休的老职工加新招进的
第16章 启动市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