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和桃花出去收羊羔回来。”黄大郎道。
“有就再抓些鸡,你两个弟妹都得是四五月份生,那会儿鱼也不肥,还得杀母鸡补身子。”
“诶,知道了,娘。”
“三郎明儿把萝卜地那头犁了做垄,今年都得种粮食。”
“哦!”黄三郎刚想明天放飞自我的愿望被无情的拍打摩擦。
“院外头墙根还要搭架子不?”沈河问黄圆圆道。
“北边搭,咱得多种些才够分。”
对,主要消耗来自于分。
“那南边呢?原本还说种瓜。”
“奶奶,我正想说呢,南边是不是能盖大仓房?那头连着西厢的火墙呢。
咱们家粮食放中院太费劲了,那些机器也都摆在东厢房占着地方,石磨也可以搬过去,以后晒好的谷子和称这些都放那头。
前后都开了门,咱们从中院过去方便,套车过去也方便,晒谷场过去更方便。”
家里头现在谷子放在前院东厢,粮食都还得打完放中院来,那些机器都在前院,石磨在中院,搬来搬去的却是也麻烦。
“那头得小二亩地呢,都做仓房啊?”
“也可以靠着中院一半仓房,前头再夯些晒谷场来用。”黄老爹道。
“那倒是,晒谷场也不够用。”董氏道:“那明儿大郎叫你表哥们来,过了惊蛰雨水太多了,工钱划不来。”
“娘,那晒谷场靠墙根再搭一排蓬房吧?打谷机石磨这些也省的搬进搬出。”沈河道。
董氏点头。
“那仓房的地上我和二哥去夯了铺青石板垫高了盖,那头石头老多了,加上火墙,谷子也更耐放。”黄老爹强行拉帮结派。
“那指定好,辛苦二哥了。”董氏笑眯眯。
林管家觉得,这一家人的风格,在某些方面,确实是相当相似,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黄圆圆眨眨眼。
董氏看她大眼珠子滴溜溜的转,没好气道:“还能折腾啥?说,别等着忙起来的时候又添乱。”
“奶奶~我在想东厢呢~那灶台也不烧,仓房也搬走,那头是不是就空出来了?”
“米面还是得放些,揉面啥的不也得在那头?而且那头能干啥用?冬日里晒不到太阳,夏日里夕晒得厉害”董氏道。
都说东不住人,西不起灶,就是这个意思。
“我有三个想法,但是我不知道怎样比较好。”大家都皱眉想不出啥好法子的时候,黄圆圆竖着三个小指头皱眉道。
大家一脸的你说说看。
黄圆圆收回两个手指道:“第一个办法,拆了……”
“说第二个。”董氏直接道。
开玩笑,盖屋子就是要讲格局对称的,这是住人的院子,又不是倒座。
黄圆圆噎了一下,竖起第二根手指道:“第二个办法就是也改了火墙,灶房的灶烧起来,以后衣服就不用晾去前院了。”
“前
第120章 说点别的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