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就这么弄,等仓房弄好了,东西搬过去就整。”黄老爹道。
      草地上的紫花苜宿极为耐寒,是以不等惊蛰,便迫不及待的开出紫色的小花来。
      黄圆圆摘了春日里的第一朵小花花,放进装了水小碗,端到了给吴胤轩送饭的托盘上。
      “林伯,春天到了啊~”
      “是啊,数着日子,立夏也不远了。”
      “嗯!”吴胤轩吃过饭,脱了衣裳,乖乖让林管家帮他上药。
      冬日太过昏沉,屋里温度又太高。
      哪怕他冷的发抖,腰背上的皮肤却还是生出了大片的褥疮。
      真盼着,夏天早点来啊~
      大仓因着是通间,地也都修整好了,靠西厢这头又不用砌,是以修建的很快。
      中院里头早年的土灶扒了,用剩下的青砖做了小灶。
      灶上的大铁锅回了炉,换成两浅一深的小铁锅,还有一个灶眼上头则是铁板,可以烙饼,也可以把陶罐平稳的放在上头。
      四口小锅炒菜炖汤两不误,擦洗起来也实在是方便,黄大郎上灶试了试,又让沈河给削了两个木铲木勺过来,大灶上用的铁铲可使不上劲。
      南边大田里头,新开的田地都泡了水,土地湿润松软着。
      家里头收拾完,没有等到惊蛰,就泡了黄豆和苞米的种子过去下种。
      家里留下的种只各二百斤,种不了那么多地。
      家里头女人便只能再从粮食中挑拣出最饱满的来泡。
      陈氏振臂一呼,陈老爹带人闻讯而至,到了大田,惊呼道:“哦哟,这头还有这么好的地啊?”
      只是看了看扔在河岸边的两套犁排,不是地好不好的问题,是家伙什厉害。
      怪不得也没听说啥动静。
      正好黄老爹给他们都交代了这黄豆和苞米咋下种才能高产。
      到了第二日,陈家村来的人更多了。
      陈刘氏气结,合着这青黄不接的时候,非得上我亲家家里混顿午食不成?
      骂骂咧咧的过来在大灶上帮着蒸二合面馒头,董氏说做饼子,她死活不肯道:“都是来学本事的,不自个儿带了粮食来,还好意思吃,一人俩馒头,爱吃不吃。”
      家里人都乐了。
      其实这时节,大多人家都是吃两顿,只春种那几日才吃上午食。
      黄豆和苞米需要种到深度,用不了播种箱,那头来的人多又杂,没法统计算工钱。
      不管是来学还是来帮忙的吧,结果摆在那,一天能种上四五十亩。
      算着,几天功夫就能忙完,董氏也乐意弄了粮食出来供一顿午食,人家吃了东西,还能肯干些。
      倒也着实不算谁占谁便宜了。
      二月初三,没下雨。
      二月初四,没下雨。
      这,农家人就都出来,在地头时不时的看天了。
      说来也是好笑,非得等老黄家地里都种完了,二月初五的夜里,
      “轰隆隆~”的春雷闷闷出声,却似是炸醒了这一整片天地间的所有生灵。
      “下雨啦!”
      天不亮,兴奋跑跳的声音却响彻每户农家。
      老黄家一溜的黄油布身影整装待发。
    &

第121章 惊蛰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