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姐,你来点下数吧。”陈旭也就顺坡下驴,点了下头,在人群里找见了杨果,喊了句。
他很清楚,陈豪的说法很对。
如果陈豪不主动开口要求清点,那他也会站出来要求。只是他也了解陈豪,这个年纪比自己小半岁,但辈分却大了他两轮的三爷爷,在沿海打工多年,论社会阅历,论做人做事,那都比他要通透和成熟不少。
肯定会比他更先开口。
事实也果然如此。
至于为什么要做清点,不是说他信不过陈豪,也不是找点事做。
而是柴火院内部,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必须要考虑。
柴火院是四个人的,不是他一个人的。
无论开支和收入的各种账目,就必须得四个人都认可,但凡其中有一些语焉不详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四个人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
这批货是他让陈豪送来的,而他跟陈豪又是非常亲的亲戚关系,那么进货的时候,肯定要苗巧巧和杨果进行清点,图那么几分钟的省事,在将来的某个阶段,就有可能成为团队散伙的一颗炸弹。
虽然以苗巧巧和杨果的相对和善的性格来说,搞这种内部矛盾的概率,微乎其微。
可微乎其微不代表没有可能。
那就不如从一开始就照章办事,杜绝或者防范合伙人之间会产生嫌隙的可能。
亲兄弟,明算账,自古以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心既然复杂难测,就别去考验。
“我感觉是不用点,大家几个熟人……”苗巧巧在旁插了句嘴,但很快意识到什么,声音又降了几分。
“我点下吧,花不了多久时间,咱们以后生意是要做大的,送货的人不一定是陈豪,接收的人也不一定是我们几个相熟的人,规矩走在前面,后面的人才好照章办事。”杨果看了苗巧巧一眼,笑了下,麻利的拿过了单子,开始清点起来。
人多力量大,一冷藏车的货品,很快就搬完了。
几个人坐到办公室,苗巧巧泡上了清茶,杨果把送货的单子递给陈旭,“单子没问题,你看再对一下。然后有件事,陈豪给我们收货,总不能让人白忙一趟,运输费和人工,还是得加一笔钱的,这个数字得加上去,不过加多少,得跟陈豪这边商量。”
“这个钱倒是不必给,就当我给柴火院送的开业礼了。”陈豪喝着茶,笑着说。
苗巧巧摆摆手,“那不行,你不说了嘛,咱们在商言商,我刚才也反思过了,以前我开店就是太没规矩,凭着性子做,进账出账,人情帐全扯在一起,结果热闹倒热闹了一阵,很快就熄火了。今天这事给我又提了个醒,这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但为了我们店子的将来,我以后一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她确实反思了,特别是账务这一块,譬如熟人来吃饭,开玩笑说打折,她就真的打折,说挂账,就直接给挂了,结果店子黄了之后一看,还有不少顾客的帐没清。在蔬菜批发市场拿货也是,有时候手头钱不够,看对方是熟人,也就先欠上一阵,久而久之,对方也就不热情了,送菜不及时,菜的质量有时候也很差,但她又没资格说别人什么。
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一开始就看重规矩,就解决了。
说白了,还是她这种太过率直的个性和看重人情的做
第541章 规矩与人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