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1章 自适应机器人[2/2页]

蓝色火星计划 稻草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五号机器人从胸口的仓库里取出了一把切割机,选定好位置后,一块50公斤的岩石被它轻易的在岩壁上切割了下来,机器人后背的铁箱从背部的位置伸了出来,接下了这块公斤的岩石。
      乘坐直升机的代表在洞外等候着,没想到它出来得这么快,一看五号机器人后背的石块,顿时明白了,它放弃了四处收集碎石的方式,直接在洞内切割了一块下来。
      代表们已经不再感到惊奇,他们甚至相信还有更惊奇的在等着他们。
      五号机器人开始原路返回,在来的时候,它就收录好了地形地貌,所以它返回的时间居然缩短了三分之一。
      回到观众台前方的指定地点,五号机器人后仰身体,取出了后背箱的石头,然后开始自动导航下一个极寒地区的目标点。
      极寒地区跟极热地区是两个概念,单是液压方面的油料,都需要更换负200号才能执行这个任务。
      当然这个问题洛星团队的已经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了。
      在机器人的储备油料箱里,不但有油料分解装置,还有油料调配装置,油料的抗热标准和抗寒标准,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往极寒之地,仍然还有超大面积海洋,虽然引力变小,但是大气层变厚,相对的压力也没有让海洋过快消失,现在的极寒之地已经是冰川耸立,死寂一片。
      五号机器人选定目标,快速向着目标点前进。
      越往目标点前进,温度就越低,光线就越差,本来比赛的位置就在极寒和极热的交界处,所以进入极寒地区用不了多久的时间。
      五号机器人行进了200多公里后,就到了冰海面,陆地离冰海面高的地方有800多米,底的地方是一个倾斜面近50度的超大斜坡。
      机器人通过扫描分析后,在陆地上打下了一个几米的深坑,再将一根石柱插了下去,只露出几十厘米的石桩。
      观众们看到机器人奇怪的表现,不禁皱起了眉头。
      “如果它从大斜坡滑行下去,它应该可以更快的到达目的地,这样打一个坑再吊下去,却慢了不少,看来机器脑比人脑的分析能力还是要差上不少。”
      “是要快不少,但是你想过没有?70度的大斜坡下去很快,但是你怎么上来呢?这个时候的斜坡就是一个冰面,回来时一点一点的砸坑向上爬行时间可就用的不止这点了。”
      “你的意思是,这台机器人还会举一反三的思考问题了?”
      “这两处地形,所有的参赛队伍都考察过,或许是第五基地特意植入的程序,机器人的行为应该是第五基地特意设定的行为,要不然解释不通……。”
      “你看!它只是把细线放了下去,没有从这里吊下去,它选择的是从大斜坡滑行。”
      “这是最好的选择,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又可以快速返回,这就是它在陆地上打桩的目的。”
      “好聪明的机器脑…。”
      观众们欣赏着机器人的表演,很多人已经不把它当机械了,而是当成了一位可以自主思考的人。
      这时机器人快速来到大斜坡的陆地上,然后开始计算方位,只见片刻后,它一个俯冲趴在斜坡上,向着斜下方冲了下去。
      这种场景很像在外太空飞行,如果没有阻力,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
      五号机器人依靠手臂控制着方向,避开这凸出来的小石包。
      目的地就在400公里处的一座岛屿上,离开了长下坡,滑行的速度也开始减慢,这个时候机器人再利用冰车的原理开始滑行。
      不足一个小时,目标地就出现在观众们的视线里,五号机器人还在滑行。
      岛屿周围都被冰给包裹着,要想登陆岛屿就得不停的钻孔,找到借力点。
      对付这个问题,五号机器人用的是高温切割细的技术,这样小面积对付冰封的效果很好。
      机器人利用体内的部分固态压缩能源转换成了高温线,很快适合攀登的阶梯就一个一个被制造了出来。
      登上岛屿后,一个巨大的洞穴出现在观众的面前,这个洞**特制的无人机也可以进去,五号机器人半滑行着进入了洞穴。
      这里面的岩石跟极热地区洞内的岩石一样,细碎的颗粒到处都是,如果靠一粒一粒的捡,那么50公斤的岩石也需要花大量时间的。
      洞**的岩石也坚硬如铁,合金钻在上面工作很久也只能留下一个小印迹,切割机接触到岩石上也只是火光四射而已,磨损量还很大。

第41章 自适应机器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