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不直接在火星地表加推进器,在火星外加推进器的话,难道不是更方便一些吗?
另外,在内核外加助推器该怎么加呢?现在,内核外只是密度更大的岩浆而已,岩浆元素不一样,助推器连固定的地方都没有。
再一个,就算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助推器的能源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方案的讨论也持续了很多天,最终采用内核助推的方案。
原因是这些天来,新一号机器人对火星内核的探测信息越来越多。
所谓的内核周围并不完全是粘稠的岩浆状,也有十分坚硬耐高温的固态物。
而且围着内核一周还有不少这样的固态物,根据这些固态物位置分布的情况来看,内核反而很像长满刺的一圆形仙人球。
这个发现可以也让大家再次对火星内核有了新的认识。
至少现在固定助推器的位置是有了,只要计算好方位,和中心点,那么掌握好助推器的角度,辅助内核运动就可以实现。
另一个是温度的问题,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怀疑地核的温度降低也是引力变弱的原因之一,那么核动力助推器散发的温度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方案一旦确定下来,那么后面的工作任务重心也就以这个方案开始展开了。
能源、材料、计算等等一系列工作都十分的有难度。
不过,这些问题对于洛星来说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时间是一把无情的刀。
又过了几年,机器人对火星内部探测后,获得的知识量越来越多。
在庞大的资金流的注入下,洛星的火星改造计划终于开始了。
在阿尔西亚山的火山口,大量的耐高温可拼接部件通过钻井平台放入了岩浆之内。
更多的机器人也被放了进去。
所有机器人各司其职,带着这些部件赶往内核区域。
这些部件就是助推器的部件。
现在的机器人比起之前的新一号,新二号等机器人,动力更足,速度更快。
以前需要大半年时间才能到达内核处,现在也就一个月时间左右。
但是带上这些助推器的部件,时间就要长上两个月。
又过了半年多的时间。
助推器终于完成了装配的工作。
八台大型的助推器均衡的固定在内核的八个方位。
还有八台备用的助推器也固定在附近,用于应急。
八台大型助推器的角度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一旦启动将不会破坏火星运转的角度。
又过去了两年时间。
“各单位部门负责人都准备好了吗?”
等这一天,洛星已经等了太久,现在已经四十几岁的他,看上去似乎都有些苍老,曾经的黑发在短短的时间里,已经换成了白发。
每一根白发都代表着他的付出和努力,代表着这么多年的艰辛。
“助推器一号准备完毕,各项指标正常。”
“助推器二号准备完毕,各项指标正常。”
“助推器三号准备完毕……。”
“助推器……。”
“……。”
助推器的动力也是依靠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动力。
在岩浆内安装这些被分解的部件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所以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
洛星听到负责人的汇报,开始通知对时。
“5、4、3、2、1,启动。”
这个声音听起来是多么的让人激动。
八台大型的助推器同时运作。
为了安全起见,当前的速度还处于慢慢加速的过程中。
内核运动的速度跟地壳运动的速度不是同步的,内核需要运动197周,地壳才运动一周,所以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有多大的变化。
不过,在火星上的人已经轰动了,他们虽然不在现场,但是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引力的变化。
火星上红色的灰尘在快速下降,人们同时也在感受着自己体重的变化。
“引力变大了,引力果然变大了……变了。”
“火星有希望变成曾经的地球了……有希望了。”
“没想到引力居然真的可以改变。”
“火星的自转在加快了。”
洛星心里也激动万分,至少第一步火星改造计划是成功了。
“注意观察引力值的变化,当引力值达到几百年前,地球的引力状态后,助推器保持稳定的动力输出。”
洛星也在观察着引力值的变化,心里雀跃无比。
“另外,在岩浆内的机器人负责单位注意观察各方面的压力值,随时做好各方面的应急处置工作。”
火星本来的自转是周期是24小时37分22秒。
现在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了。
现在的自转周期变成了20小时16分43秒。
内核处的核燃料,预计可以使用500多年,而且更换燃料的难度也不大。
500年后,人类科技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楚,但是500年后的火星和地球肯定变得生机勃勃。
洛星整整在火星上特意观察了一个多月,他才乘上了前往木二卫星的旅程。
这次去木二卫星,洛星的目的就是要将它移动到火星的同步轨道上来。
为的就是木二卫星上面的水。
满是冰川的木二卫星给人一种难以下口的感觉。
要想将木二卫星移动到火星的同步轨道上来,洛星终于告诉了助理李依依的办法。
就是要改变它内核的运动轨迹。
因为受星球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所以星球在运动中它的内核运动通常十分的有规律,所以安装人类的意愿来改变它的规律,就有可能让它改变运动的轨迹,脱离木星的同步轨道。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火星的第一步改造计划没有成功之前,洛星也是不敢去尝试的,但是现在,他已经有十足把握了。
当然进入木二卫星的地心难度,比进入火星的难度要大一些。
首先冰层的厚度和坚硬程度使钻头的功率下降,要打孔到底部,时间上就需要好几年。
这个时间,洛星等不起。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洛星想到了人造太阳。
这里离木星近,人造太阳的元素可以直接到木星上收取。
而且这些元素材料已经在木星上有所发现。
也就是说,在木二卫星上制造一个人可控的人造太阳,可以快速的融化上面的冰川。
找到离地壳最近的点就可以开始钻井。
洛星的动作很快,在木星上收取到所需的材料后,就地开始制作人工太阳。
所谓的人造太阳,就是指核聚变反应堆,众所周知,太阳和其它恒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它们的内部有大量的氢的同位素,氚也叫重氢和超重氢,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这些氚原子不停的撞击而进行聚变反应,因此产生了巨大的热量和光线。
而洛星在新核能源运用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的聚变反应堆更安全可靠,而且释放的热量也更高。
一个月之后,一个小型的核反应聚变器已经准备妥当。
在这个聚变器上还有一个聚热器,其目的就是将将人造太阳的能量积聚起来,快速的融化离地壳最近的冰川。
第104章 大结局(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