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二章 侯郡守浅析 卢尚书背景[2/2页]

带着商城回三国 十一年不知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主客曹。
      而此时的民曹尚书就是卢植,主凡吏上书事,就是官员上陈的条疏都得经由他负责。
      别看此时的尚书台,已成为组织复杂的机构,成为政府的中枢,号称中台。正如汉章帝时韦彪说:“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实际上,这里面任职的官员秩级的都很低。
      尚书令秩千石,仆射、尚书秩均六百石。意思就是,卢植的工资也就和自己的学生公孙瓒齐平,相当于一个上县县令的水平。
      当然,若是比起权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京官外放都得涨三级使用。
      即使如此,卢植也不具备随时面见天子的资格啊,毕竟上面还有尚书令和尚书仆射,再往上面还有九卿之一的少府。
      卢林一边听着侯郡守的解释,一边努力回想着卢植的履历,一时间倒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宫中采买,向来是由少府负责的,而现任少府乃是前任司空陈伯真的属僚,素来便交情深厚。若是左丰不应下这个方案,那公孙蒲璧入都城后,便会直接将酒水送至少府官署。届时,若再请卢尚书出面,那左丰此人可不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嘛!如此可绝非他想要的,毕竟能出宫为天子办事的人,都是不傻的。”
      听到侯郡守提到陈伯真,卢林心里便是明白了。陈球,字伯真,下邳郡淮浦县人,乃是卢植的授业恩师。
      说来陈球此人,也算是在东汉末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出身世宦之家,少时博览儒学,熟悉法令,先被举为孝廉,历任郎中、尚书符节郎、繁阳县令等职,为政有能名。
      他的功绩可以用16个字形容:球在零陵,破贼胡兰、朱盖有功,威著南邦。
      可他的传奇,却远胜于此。
      最为传奇的当属,他任将作大匠时,主持汉桓帝的墓建时,为朝廷节约了百万钱财。以及,窦太后薨逝后,为能不能合葬汉桓帝墓时,同十常侍的一场廷议。
      172年,皇太后窦妙逝世,因为宦官怨恨窦氏,便用衣车载太后尸体,放置城南市窖藏。
      中常侍曹节、王甫甚者打算用贵人之礼将太后入殡,不过受到天子刘宏的拒绝,方才以太后之礼下葬。虽说窦太后不是刘宏生母,但法统上她也是正儿八百的皇太后,汉以孝治天下,怎么都不能以贵人之礼葬太后。
      可等到下葬时,曹节等人又出幺蛾子了,不肯将窦太后和汉桓帝合葬,而打算冯贵人的尸体移来。刘宏当即下诏,召集三公九卿等百官在朝堂上**议论,命中常侍赵忠监督集议。
      当时,太尉李咸正卧病在床,挣扎着抱病上车,并且随身携带了毒药,临走时对妻子说:“倘若皇太后不能随桓帝一同祭祀,我决不活着回家!”
      会议开始后,与会者数百人,互相观望了很久,没有人肯先发言。赵忠催促说:“议案应当迅速确定!”
      众人依旧不应声,唯有陈球排众而出奏道:“皇太后品德高尚,出身清白,以母仪治理天下,应该配享先帝,这是毫无疑问的。”
      “那就请陈廷尉赶快执笔起草议案。”赵忠笑着说道。
      陈球立即下笔就写:“窦太后身处深宫之中,天赋聪明,兼备天下之母的仪容和品德。遭逢时世艰危,太后援立陛下为帝,继承皇家宗庙祭祀,功勋卓著。先帝去世后,不幸兴起大狱,窦太后被迁往空宫居住,过早离开人世。窦家虽然有罪,但事情并非太后主使发动。而今倘若改葬别处,确实使天下失望。并且冯贵人的坟墓曾经被盗贼发掘过,骨骸已经暴露,与贼寇尸骨混杂,魂灵蒙受污染。何况冯贵人对国家又没有任何功劳,怎么有资格配享至尊?”
      赵忠看完陈球起草的议案,气得脸色大变,全身发抖,嗤笑说:“陈廷尉起草的议案真好!”
      陈球怡然不惧,神情自然,坚定地回答说:“陈蕃、窦武既已遭受冤枉,太后又无缘无故地被幽禁,我一直很痛心,天下之人无不愤慨叹息!今天,我既然已经把话说了出来,即使是会议之后遭到报复,决不后悔,这正是我一向的愿望。”
      李咸开始不敢先说话,听陈球说的义正词严,然后大声说:“我原来就认为应该如此,陈廷尉的议案和我的意见完全相同。”
      于是百官全都赞成陈球的意见。
      曹节、王甫仍旧不服,出言辩驳道:“梁皇后为先帝正妻,后因梁家犯恶逆大罪,将梁皇后别葬在懿陵。汉武帝废黜正妻卫皇后,而以李夫人配享。现在窦家罪恶如此深重,怎么能和先帝合葬?”
      太尉李咸又向天子上书请求将窦太后与桓帝合葬,灵帝看了李咸的奏章后,同意他的意见,最终结束了争论。
      虽说这场争议多少有点虎头蛇尾,但陈球庭辩时的风采,可算是给他圈了不少粉丝。本就声望很高的他,经此一事后,可算是执天下士林牛耳了。
      不久后,陈球便升任三公之一的司空,而少府便是他治下官员。
      卢植作为陈球的学生,少府的子侄辈,少不得能参得左丰等人一个难看。
      是以,侯郡守才敢如此断言左丰必定接受自己的方案,这背后的弯弯绕绕,旁人或许不理解,但少府属官的黄门岂能不懂。
      卢林听到这里,微微点着头表示自己清楚了。
      虽说面色无常,但是心底里却是涌起了巨浪,这侯郡守不愧是能稳坐一郡之地,有两把刷子啊。自己的父亲,也不是个凡人呀,背后也是盘根错节的,后台很扎实啊。
      说到这里,众人也不再深入讨论了,只是喝着茶,赏着院子里的早春景色。
      一时间,画面显得格外和谐。

第二十二章 侯郡守浅析 卢尚书背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