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四章 庄子添新人 卢林着短褐[1/2页]

带着商城回三国 十一年不知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或许是因为现在天色尚早,卢家庄通往县城的官道上的行人还是很多。
      骑马的、坐车的、徒步的,有的衣着富贵、有的衣衫褴褛……各色人等,可谓是各有不同,端是叫卢林给看了个仔细。
      卢林三人,两匹马一辆牛车,速度可算不慢,没多时就回到家了。
      此时的卢家,前门大开,时不时有人扛着布袋、抬着箩筐从里面走出来。而在外面,一个一米五左右的童仆正垫着脚尖,叉腰指挥着大家。
      “小平,你这是在干嘛啊?怎么今天府里这么多人啊?”卢林翻身下马,语气轻柔的问道。
      许是卢平太投入了,也或许是人太多、太吵。卢林等人骑马而来的动静,愣是没有引起卢平的注意。直到卢林出声发问的时候,卢平才回过神来,一脸激动的向公子跑去。
      “公子,你们回来了呀,这一去可真是好久呢!”卢平一阵小跑来到卢林面前,语气激动、神色欣喜的说道。
      前文也说过,卢平自幼便是跟在卢林身边,鲜有离开。此次入县城,一去便是一整天,对于卢平这种年纪的小孩来说,是真的好久的。
      见卢平这般小孩子神情,如此依赖自己,卢林的心里也是涌现出一丝丝温暖。不得不说,被人依赖、需要,有时候真的是一件很暖心和幸福的事情。
      卢林摸着卢平的头,笑着说道:“臭小子,怎么这么沉不住气啊。跟着公子我,以后少不得继承忠叔的位置,管理这整个卢府的仆人。你瞅瞅现在的样子,没半点威信,怎么管得住下面的人啊。不知道的,还能把你当成个软柿子捏呢。”
      “嘿嘿……”
      听着公子的话,卢平不好意思的摸着头,不过仍旧是一脸笑意地看着卢林。
      见此,卢林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又开口问道:“你还没告诉我,这是在作什么呢?”
      说着,卢林还伸出左手,指着门前弓腰静立的众人。
      其实,就在卢林等人下马的时候,院子里和门前忙碌的众人便停下了活计,向着公子行礼呢。
      卢林在问完卢平后,见众人还保持着行礼的状态,连忙伸手将众人虚扶起来。
      与此同时,卢平也是收敛了神情,回话道:“公子,您不知道,我们庄子里新收了很多人呢。这些人大多都是从雁门郡和上谷郡,逃荒进入我涿县的。那些人可惨了,这个时候就开始穿着单衣,连鞋子都没有呢。”
      似是想到了逃荒之人的惨象,卢平的额头都皱成了“川”字。
      调整了下情绪,卢平又说道:“据说这些人,乃是边塞之民。今年乌桓数次劫掠幽、并二州,他们原本因过冬后,所剩不多的粮食,以及春耕种子都被洗劫一空。唉,他们一个个瘦得皮包骨头,可惨了呢。”
      卢林闻听此话,也是蹙着眉头,心有所思。
      卢平见公子依旧没有反应,继续说道:“父亲让我回来运送一些陈谷、旧衣,以供救急之用。”
      卢林点了点头,这事早就和忠叔交代过的,只是不知道新来了多少人,不知道粮食够不够吃。
      有一点卢林倒是忽略了,自古以来,四季各有定时。
      春种,夏忙,秋收,冬藏。
      这冬天刚过去,除非是卢家这种积攒了十数年的世家大族,恐怕一般人等家里的粮食都不多了吧。
      汉朝,目前主要粮食便是,粟、黍、稷、麦、菽。
      粟,北方也叫作谷子和小米,产量高,环境适应能力强,是目前主要的粮食。这谷子和后世所说的稻谷不同。稻谷,受囿于地理环境,种稻多在南方温暖湿润之地。
      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黍,在北方称作黄米,一般于五月份种植。稷,膏粱也,乃百谷之长。膏粮也唤作高粱,顾名思义其种植产量高,不挑环境。此物北方也是多种,算是和粟一样,都是主流粮食。
      麦,就是麦子,岁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在汉代,这东西算是比较珍贵的一种粮食,口感较前面几种,不可同日而语。
      菽,则是谷类,什么黄豆、黑豆啥的统称。
      “忠叔可曾统计过,我们田庄的农户家里,可曾剩下多少粮食?可否能撑到秋收时候?”卢林一本正色的问道。
      卢平听到公子问话,一时间有些蒙住了,这事没听自己父亲提起过啊。
      见卢平一脸的茫然,卢林又望向门前的庄户问道:“你们家里的存粮,可否撑到新粮的收获呢?”
      只见一精壮汉子拱手回道:“回公子,去年粮食丰收、主家仁慈,我等仅仅只三十税九,目前尚有余粮。如今,也步入早春时分,万物复苏,想来撑到秋收时分不成问题。”
      自汉武帝开始,农户田税其实很低的,三十税一。也就是说,如果一亩地收割30石谷子,只需要上缴1石的税。但这也就是先汉时期,那时候土地的兼并和流转是极其不容易的。
      而今后汉灵帝时期,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赋税、徭役等,农民实际税收远远超过了三十税十五了。一年辛苦种的粮食,一半都得上缴,余下的都不一定能供应一家的吃穿用度。
  &

第二十四章 庄子添新人 卢林着短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