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三零章 贯休和尚[1/2页]

唐末逍遥游 我爱毛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准备了,李大人,价钱肯定公道……对了,您要这些金箔做什么?难道您要给别人送礼不成?”老徐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打算问一问。
      \t李盛笑了笑却不回答,他并不想说自己要制作可以致命的金箔酒送给某些人,金箔酒看起来金光闪耀,精美豪华,拥有金箔酒的家族总是给人以吉祥富贵的感觉,那些喜欢炫耀的虔州富贵人家对于金箔的喜爱几乎已经深入骨髓里了。
      \t只要先给一些虔州的高官敬献这种代表尊贵的金箔酒,金箔酒就会被他们传递给普通的虔州官员,等到自己带着商队逃离虔州的时候,他们早已中毒了吧?
      \t金箔的产生与炼丹是分不开的,东汉时期的著名炼丹家魏伯阳曾经提倡直接服饵黄金,金箔工艺的祖师爷便是东晋时的著名炼丹家葛洪。唐代时,人们依然醉心于服食金石,这甚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可是,随之而来的中毒致死现象却也日趋严重。在唐朝的皇帝之中,唐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等五位皇帝都是由于服用丹药中毒而丧命。到了这两年,依然有许多富贵人家在喝着金箔酒。
      \t李盛非常清楚,在后世里,国家是不允许生产金箔酒的。对于这种不好的习俗,李盛并不介意利用一下,只要是有利于自己的商队全身而退,他就毫无顾忌,做为这个商队的头领,李盛不介意将这种可以杀人的金箔酒提供给虔州的敌对人士,无论如何,他要为商队里的弟兄们负责,对于敌人仁慈,便是对自己人残忍。
      \t王贞白拎着一个竹篮子走在竹行山的崎岖山路上,自从退隐之后,他就将自己的余生贡献给了家乡的百姓。王贞白不喜欢过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他在竹行山之南创建了“山斋书舍”,整日里潜心教学,为家乡子弟传道授业解惑。
      \t闲暇之余,王贞白还以著书为乐,可谓是勤奋不辍,时常还与郑谷和贯休等名士交流交流诗歌文章,有时候,王贞白还会帮助农民干一些农活,或者帮着他们打猎,他曾经在边军里做事,身体很强壮,这些体力活对于他来说全都不是事。
      \t王贞白刚刚从一个叫做崔仁涛的学生家里回来,这个学生很勤奋,也很优秀,是王贞白的得意门生。可是,崔仁涛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他的父亲在战乱中死了,现如今,崔仁涛只是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王贞白经常帮崔母干些家务活。
      \t出于恻隐之心,王贞白毅然免去了崔仁涛的学费,王贞白不差钱,他创办山斋书舍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教书育人。崔母是个温柔贤惠的少妇,看着王贞白帮她忙里忙外,她自然是感激至极,渐渐地,她就芳心暗许,但是,她也只能埋在心里,她不能做出对不起亡夫的事情。
      \t竹行山花美果香,有

第四三零章 贯休和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