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作为督查,赈灾银两前往各处,如何花费,各县如何赈灾,取得了什么成果?!
来,都给郑说说!”
左右御史相互看看,一时语塞。
“陛下,赈灾情况以及每笔花销拨款都记录在此,但……但灾情严重,三十六县中,有的县令未曾回信,路途遥远,事务繁多,官道未曾修缮,微臣,微臣……”
奉老三走下台阶,拿过来一个厚厚的帖子,递给了赵痕。
赵痕随意翻看着,怒道:“于是,你们就放任不管了?”
花名册上确实一笔笔的记载着拨款的银两,各州县的处置办法,以及流民的情况。
“流民情况减轻,洪灾已经退却,微臣,微臣当以为……”
左右御史再也说不下去,纷纷叩头。
“流民情况减轻?”
赵痕反问了两句,哈哈大笑起来,“怕只是京师减轻!郑一路走来,京城繁荣昌盛,见不得半个难民!可出了京师周遭的几个县城,武城县、云县、新野县以及……”
他顿了一下,没有提起,继续道:“可是难民当道,水泄不通!尤其是月初下大雨的时候,多少难民是在雨中,你们可知晓!”
“京兆府尹!”
随着命令,在人群中又滚出来一个肥头大耳的胖子。
“贵为京师,理应开城门迎接流民百姓,妥善安排,已彰显京师威严!而你,在各个城门口严加防范,阻碍驱赶流民进京,该当何罪!”
京兆府尹磕头如捣蒜,痛哭流涕道:“此乃翰林院大翰林之意,微臣只能遵命。”
翰林院大学士听此言,跟着出来,翩翩有度的跪地叩首,“启禀陛下,京师乃是国本,平日里严加防范,唯恐流民流寇进入城中闹事。
现在有了灾荒,更应该仔细小心。
不能因为一时防范,为京师酿成大祸,灾情固然重要,皇宫以及陛下的安危更为重要。
微臣已经责令京城周边几个州县,接纳流民,安生安顿,若是接纳不利,可治他们的罪!”
“哈哈哈……”
赵痕笑道:“真是厉害!有了罪过,全是各州县县令的罪过,而你们当朝着一概不知!既然不能统领官员,要你们何用!”
“陛下,陛下……”
“陛下,恕罪!”
文武百官齐刷刷的请罪求饶,求饶声此起彼伏。
赵痕叹着气,默默坐回椅子上,听着他们求累了,才开口道:“吏部尚书?”
“微臣,在。”
“礼部尚书可知晓,京师周遭有一州县名唤桃源县?”
“回禀陛下,确实有这么一个州县,只是桃源县地处偏僻,交通不善,穷山恶水,不尝尝与外界来往,乃是一出贫困之所。”
“哈哈哈!”
赵痕摇头苦笑,喃喃自语道:“可知,可知你们闭门不出到了什么程度!连如今桃源县何等模样都不曾知晓,真是可笑!”
“那桃源县县令如何?”
这么猛的一问,吏部尚书一时间都想不起桃源县县令是谁?!
第37章 大发雷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