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3章 逛长安坊市[1/2页]

谋隋 不死的小鱼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一年时间内,所有长安的大臣高官,以及他们的家眷们,也要求陆续迁移到新都。
      大隋三品以上驻外官吏的家眷,主要指正妻和主要嫡子女们,必须留在京都。
      这变相就是被朝廷做人质,皇帝老儿就怕外臣有不臣之心。
      留在长安城的,除了朝堂的留守衙门,还有大量退位的老臣,关陇贵族和其它门阀的旁支,商人等。
      但不管怎样,长安这里是关陇贵族的聚集地,关系盘根错节,底蕴深厚。
      日后,天下的枭雄虽多,但是能顺利攻克长安,并且得到当地贵族支持和拥戴者,趋之若鹜。
      根据后世记载,纵观隋末的豪雄们,大多是低阶武将、地方小吏、绿林好汉、乡野豪强起兵。
      虽然有近百支义军,但很快被消灭了,因为他们的身份低微。
      在南北朝隋唐时代,最注重出身和门第,那些寒门出身的义军首领,得不到士族的支持,是难有大作为的。
      从后世有关史记资料中,萧峰也了解到,李渊之所以能够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有着深厚的门阀背景。
      他依附在关陇李阀士族,又是大隋皇室的亲戚,有窦阀、长孙阀支持,当时名望很高,容易让关陇集团接纳。
      从太原起兵没有打几场硬仗,顺利入主长安城了。
      如果换做其它义军,几十万人马也未必能打得进去。
      这也是为何像杨玄感,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王世充等人,起兵时,都不敢贸然西进的重要原因。
      萧峰想到了这一层,所以准备要提前在长安布局,以铺开自己的力量。
      到时候,不论是最终跟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摊牌合作,还是分庭抗争,就多出一条后路和底牌!
      话说萧峰和红玉等内院六个人,在用过早膳之后,萧峰吩咐管家言尧,今日给所有仆人们改善伙食,用府上皇帝奖赏的布料,提前给大伙添置些新的秋冬装。
      “谢谢东家…”
      管家言尧非常能来事,他连忙代表那些仆人们,向如此体贴仆人的主人萧峰,鞠躬致谢。
      萧峰摆了摆手,然后带上罗三郎和红玉等,一起步行,来到东城通化门正对着的那条大街。
      看到的是高墙阔宅,楼阁林立,过往的行人也都衣冠楚楚,锦袍华丽。
      能住在大兴城内城附近的坊区,基本上都是达官贵人的宅院府邸了。
      他们走的是长安城的一条主要干道,是安业坊和永业坊之间的纵向长街,应该叫威武大街吧。
      古代的街道和坊区名称,是不可能像现代,都标注在路边上,按图索骥,寻找起来很方便。
      这里,主要靠人的记忆,口嘴询问与传播。
      衙门里有整个长兴城的区域分布图。
      这里最熟悉街道和坊区名称和对应位置的,那就是负责京城巡查和治安的武侯府武卫,京兆尹铁捕营里的捕役,还有就是负责城里巡逻的虎贲营军士。
      当然,这里每个坊区都是一个负责人,叫坊正。
 

第203章 逛长安坊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