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三节 清平乐(二)[2/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 慕容古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书院讲学主要还是儒家的十三经,但有的书院范围渐渐扩大,涉及到了音训小学﹑地理﹑天文﹑历法﹑水利等科目,其教学方式也有采用致德公学分年级分科目的方式,虽然还不普遍。万历看在眼中还是心喜。
      回到西内,就见锦衣卫指挥使兼廉政司长官安歧等候在如然斋外,他看来冷静而眼睛不定,万历看出有大事了。当下也不多说,来不及更衣,便把安歧叫了进来。
      “陛下,辽东大捷,斩杀努尔哈赤,灭叶赫。”安歧平缓的声音中隐藏着喜悦。
      努尔哈赤死了?万历真想开怀大笑。不过还是询问了一下:“可曾验明正身?”
      “觉罗部﹑叶赫部﹑辽东镇都找人验证过,确实是努尔哈赤。这是李化龙李谪凡二人的联名报喜折子,还有缮后事宜,请陛下过目。”
      “天佑中华。”万历没有接折子,说道,罪魁祸首死了,中华也就免除了一难。辽东不一定就此平静,但终于可以让人放下心来。“下旨,加封李谪凡为兰陵侯,李化龙薛论道二人为一等子爵,金环宇为二等男爵。”许下的诺言自然会实现,君主怎能失信于人?
      “陛下,金环宇已经为国尽忠了。”安歧提示道。
      万历这才取了折子细细看来,良久才说话,让安宁召集内阁大臣到西内议事,一面对安歧说道:“辽东的事由内阁讨论,你来,不会专为辽东之事的吧?”安歧不是那种抢着报喜讨赏的人,来西内必然是有要紧的事。
      安歧冷峻的脸上挤出一点笑容,说道:“陛下,有传言,蒙古的俺答汗已经去世了,现在诸子和三娘子正剑拔弩张,僵持不下。”
      “他在草原上翱翔了这么久,也该休息了。”万历似乎自言自语,“内哄的机会有多大,我们的人派上用场了吗?”
      “具体的消息还不清楚。前几天开始俺答汗的居室就被三娘子戒严,不许人进出,我们的人也无法接近,部落中已经传言大汗死了。黄台吉,青台吉等人不了解情况,正不知所措。”
      蒙古君主继承本就没有制度,现在又加一个三娘子,够演一出好戏了。“那就让我们的人给他们加一把火。乱起来好,大乱才能大治嘛。”
      是啊,你蒙古大乱,我大明就好“治理”你了,安歧一边想一边说道:“臣已经吩咐下去,让他们时刻留意着。不放过任何一个挑拨离间的机会。”
      万历点点头。大明与蒙古争锋两百年,常有汉人投靠蒙古,充当汉奸,为南侵出谋划策。安歧掌锦衣卫后,一方面利用商人打探蒙古消息,一方面也拉拢﹑策反这些人,或者有意派间谍前去卧底,不遗余力地对蒙古进行渗透。
      “察哈尔那边有什么消息没有?”
      “蓟辽总督梁梦龙和辽东总兵李成梁对蒙古都保持着强硬姿态,坚决反击蒙古的烧扰掠夺,还不时反击一下。因此,几年下来,东部蒙古特别是兀良哈三卫蒙古实力大为下降,越来越依附察哈尔。而在更东北,科尔沁这一次也被李谪凡狠狠揍了一顿,损失了五六千人马,够它老实一阵的了。”
      看来主要的敌手还是察哈尔。
      安歧接着说:“俺答汗病重的消息察哈尔也得知了,其部落正在向西方移动,看来是准备趁火打劫,报当年被俺答欺负被迫东迁的一箭之仇了。”
      “辛苦了。”万历一笑,有一个好人才在身边,自己就省力多了。“你回去后,立即让锦衣卫用最秘密的方式通告蓟镇﹑宣化﹑山西﹑大同四镇,让他们按照计划行事,外松内紧,不要打草惊蛇。”
      “臣明白。”安歧道,企盼多年的计划终于要实施了,让一惯心如止水的他也有些激动。“陛下,小臣还有一事请陛下恩准。”
      “何事?”
      “陛下当初让臣筹划廉政司,现在已经颇有规模。臣兼着锦衣卫,公务繁多,恐怕不能胜任了。请陛下择人掌管廉政司,这样小臣也好专心打理锦衣卫,为陛下效力。”
      “原来是这事,卿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万历说道,是个知进退的人。
      “监察御史邹元标可担大任。编修王家屏,侍讲学士沈鲤皆忠直之士,可当大任。”安歧从容举荐了几个人。
      邹元标素有风骨,才干卓异,不依附张居正申时行,是朝中清流的代表;王家屏,沈鲤二人是万历素来亲近的臣子,忠诚才干人品物议都没有问题。
      “就让这三人掌管廉政司。”万历笑道,“卿可谓知人善举。”
      这时,安宁说道内阁大臣已经在外间等候,取出了万历接见大臣的常服。
      接见大臣,当然不能太随便了。便服接见大臣,不是表示亲近,而是失礼。

第二十三节 清平乐(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