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四节 清平乐(三)[1/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 慕容古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十四节清平乐(三)
      万历搬到西内后,让人打扫了勤政殿,小小修饰一翻,作为接见大臣将帅的地方。出了如然斋,过一条竹木桥,穿过雕花蔷薇走廊,就到勤政殿的后院。再往里面走,转过屏风,便是正殿。
      殿中,内阁首辅张居正,申时行王赐爵方逢时等人都已经到了。适才安宁前去传话之时,已经将辽东大捷的消息透露出来,因此众臣行过君臣大礼后,便称贺起这事来。
      万历等他们说得差不多了,才道:“这也是上天保佑,诸位先生同心协力的结果。今日召见诸位先生,就是为了商议后事的。”一面说,一面让安宁将李化龙李谪凡二人的折子交给内阁诸臣传阅。
      照例是由张居正首先发言:“陛下,李化龙李谪凡折中所言三事,第一是战死军人之抚恤,以及伤残将士的安置;第二是,新开辽东疆土的管理问题;第三是对女真遗民的处理。老臣看来,这三事看来简单,其实甚为复杂。记得永乐皇帝时候,朝廷诏讨越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但由于种种原因,二十年后就被迫撤销。此事可以为今日辽东之事的殷鉴,万万不可重蹈覆辙。”
      万历让内阁大臣议论此事,就是考虑到这一点。虽然心中有定计,也还是要听听大臣们的意见。“首辅大人说的是,朝廷花费多少钱粮,多少心血,有多少将士血洒边关,才平定女真,恢复祖宗疆土。如果不能守,不光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战死沙场的将士。诸位先生,有什么设想,还请仔细道来。”
      王赐爵在内阁中居于第三位,是可上可下的位置,当即说道:“臣观李化龙折子中说言的移民和设立郡县二策可以采用。辽东汉民少,而夷人多,只有迁徙汉人充实辽东,同化夷人,使其与中原风俗习惯相同,然后再设立郡县,可以永保辽东为我大明所有。”
      次辅申时行马上反驳道:“陛下,女真新降,如果大量迁徙汉人进入辽东,与女真人争地,必然引发诸多问题。而且,同化夷人,非数十年之功不行。不如仍然封赏其首领,以互市为手段羁縻之。相信以陛下之圣德,大明军队之神威,女真人必然诚心归顺,不敢有二心。”
      万历心中一叹,申时行申时行啊,奈何未老而志气已衰!不过他反对移民同化女真的见解,却也在点子上。
      “陛下,如用申阁老之策,今年辽东将士数十血战岂不白费?!”兵部尚书方逢时厉声说道,他知道自己的官位也到了极限,再没有上升的空间,因此对申时行等人也不再假以颜色。做出一个正直敢言的姿态,希望留给天子一个好印象,以遗泽后人。
      申时行冷冷地说道:“方大人又有何高见啊?”
      方实行道:“女真易叛难降,非大军镇之不可。臣请在女真地面设立一镇,立总兵镇守,同时在险要地方修筑城池,设兵戍守,监视女真。”
      万历点点头,方逢时的建议虽没有新意,但却不失为也可行的计划。转问张居正道:“先生以为呢?”
      张居正捻须一笑,道:“陛下心中已有决策,何须老臣唠叨。”
      万历也是一笑,道:“诸位先生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但也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巩固辽东移民﹑羁縻﹑镇守三策都是不可少的。移民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但诚如申先生所言,非一朝一夕可见效;设立军镇,又职权太小。因此朕决定在女真撤销建州诏讨司,设立安东都护府,与省级平行,兼有民事军政监察大权,待局势稍为稳定之后,再设立郡县。”
      “陛下,安东都护府为唐代所有,管理边疆之事务。今日陛下重设,赋予军民大权,其距离中土又远,恐尾大不掉。”申实行小心劝诫道。
      “正是因为距离京师太远,才不得不如此。若事事请示朝廷,多半贻误军机。”万历说道,“都护府设立都护一人,校尉一人,参军一人,书记官一人,各有职责,协同办公,就如各省一样。”
      如此说,众人明白了,虽然兼有民事军政监察大权,但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模式并没有改变。
      “关于都护府的职责,申先生,劳驾你记录一下。”
      “遵旨。”
      “都护府职责如下:第一,镇守地方,保卫疆土,平定叛乱,剪灭盗匪。第二,怀柔异族,招揽远人,选拔俊才,教化蛮异。第三,屯田戍守

第二十四节 清平乐(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