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五节 清平乐(四)[2/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 慕容古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均分配粮食财物。”
      张居正很快看到了其中的好处,道:“甚好。在东北新开之疆土,多有无主荒地,可任其开垦,建立农场。如此退伍士卒和伤残士卒有了产业,能自食其力,不为社会之害。而且东北开发后,将为产粮重地,就可以供给京师,满足边关军粮,改变朝廷严重依靠江南的局面。真是一举数得。”
      万历接着道:“不光退伍士卒,就是将军勋贵大臣也可以在新开之地建立农庄,只是他们没有赋税的减免。而且以后,朝廷封爵,也会多封在新开辟的疆土上。”如果用利益将大臣和勋臣卷进来,以后开疆辟土是不是容易一点呢?
      用新开辟的疆土赏赐人,不损害自己的利益,这些内阁大臣也都没有了意见。特别是方逢时,在自己当兵部尚书任内,通过这些惠“兵”政策,想必会受到军中戴,也是一件光荣之事。乃问道,陛下:“不知道农庄的规模可有限制?”
      万历笑道:“凡是无主之地,尽管圈占,多多益善。先圈下来,去衙门定下地契,然后再慢慢开发吧。朕听说,周王迁徙到辽东后,已经在这么干了,还从建州诏讨司买了数百女真人为奴隶,用来种地呢。”
      想周王当初得知要迁徙到辽东,还有些磨磨叽叽的,后来得到万历的暗示,才放心去了。还没安居下来,就带着一大队郡王将军校尉找到了建州诏讨使李化龙,一面圈地,一面写地契,一面收买奴隶,忙得不亦乐乎。
      周王如此,胆大的李谪凡也不例外,除了替部下的伤残士卒圈定了四五万顷荒地外,自己也打了一个偏手,和李化龙薛论道均分了。还将乌拉辉发二部的部民子女一部分交给了农场,一部分卖给周王。所得银钱为农场购置器械物质所用。
      ——这些都是情报都是锦衣卫提供的。李化龙李谪凡却在折子里说“请圣上定夺”,让万历一边笑骂“这几人胆子越来越大了,分明不把廉政司放在眼里,也是啊,廉政司才刚成立,还没拿出威风来,也没有成立分支,不然…”;一边拿了折子和内阁大臣讨论。
      听万历如此说,内阁众臣都有些微微有些意外,像周王这样的做法似乎不妥。当初,万历迁徙周王到辽东,是惩罚周王,怎么现在到好像落了好处?周王如此圈占土地和买卖奴隶,其它亲王郡王也效仿起来,会是怎样?是否会成为害民害国之策?众大臣都在揣摩起这事的厉害关系来。
      最后还是张居正说道:“陛下遵从圣人亲亲之义,尊崇礼遇宗室原本不错。但像现在周王的做法如同市侩商人,不像皇家作风,陛下是不是派人告诫一下?”这不过是面子上的说法,实际上张居正是担心藩王势力的膨胀。藩王不光政治军事上的实力膨胀会危害社稷,就是经济上势力膨胀,也对社稷不利。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很容易和地方势力连成一气,横行一地,把持官府,仗势欺人。
      万历却没有想那么多。这些年来,一方面陆续废除了藩王的许多禁令,给予他们更多的人身自由;一方面也在继续限制藩王政治权力,比如亲王郡王仍不能但任朝廷官职。按照万历的意思,让这些藩王宗室作一个富家翁就好了,因此才允许周王如此做。
      听张居正如此说,万历笑道:“不像皇家作风还是小事。只要不违法乱纪,祸害地方就好了。他们如能本分些,安安心心地发财,自己逍遥,朕也省一些心思。”
      要不本分,就怪不得朕了。
      “愿为陛下分忧。”阁臣齐声道。
      “这农场是朕的一个设想,其中细处必然还有很多未善的地方,也由内阁来拟订一个章程,务必要尽善尽美。好了,朕也乏了,今日就议到这里吧。”说着,就要起身离去。
      “陛下,请稍等一下。”张居正忙道,“还有辽东封赏之事和抚恤阵亡将士之事,未得陛下谕旨。”
      “封赏么?朕令有旨意。抚恤就按照规矩办,要优厚一点,特别是金环宇,少年夭折,可惜了,赠一等子爵,允许世袭吧。”万历道,金环宇是他亲自挑选派去辽东的,想助李化龙一臂之力,不想却是命薄。
      “谢陛下圣恩。臣等告退。”
      “辛苦诸位先生了。”万历起身,目送阁臣退下。偏又猛地想起一事来,叫道:“回来!”

第二十五节 清平乐(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