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七章 清日赛跑(下)[1/2页]

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 狂人接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军事科学领域的革命通常被划为六个阶段:16至17世纪以步兵,炮兵取代重装骑兵为标志的“火器革命”;18世纪末到19世纪以拿破仑战争为代表、以职业军队取代雇佣兵为标志的“民主革命”;19世纪末到20世纪衩以建立总参谋部和情报制度,将钢铁、蒸汽机、铁路、电报用作战争手段的“管理革命”;以两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的“机械和科学革命”;二战争后以冷战、核威慑和核均势为标志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革命”,以及当代的“信息革命”。近代日本军队崛起之时,正值西方国家的第三次军事革命,日本很快抓住了这次军事革命的真正本质-管理。军制的改革、军部和参谋机关的成立,可以说正是日本从这一军事改革中汲取到的最大收获。
      在筹划学习英法、改革兵备制度的同时,山县有朋不顾武士阶层的反对,加快了实行征兵制的工作。在实行征兵制的建言书中,山县有朋声称“兵部现今之目标在国内,而将来之目标则在海外”。1872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明治天皇颁布诏书,实行征兵制,并仿照欧洲国家建制,废除兵部省,分别设立陆军省和海军省,次年又分别委任山县有朋陆军中将和胜海舟为首任陆军卿、海军卿。1872年2月28日,海军省在东京筑地的五丁目成立,日本即以此日作为海军诞生的日期。
      经过几次官制改革,日本已经清除了政府高官中的旧公卿大名势力,出身于萨摩、长州、土佐、肥前诸藩的维也纳新派藩士占据了要职,中枢部门尤其为萨摩、长州出身者独占。“维也纳新三杰”之一的大久保久保利通曾经公然言称:“萨摩、长州乃是皇国之柱石,命脉之所系也。”对于新兴的日本来说,这是一个不祥的信号。
      此时,日本的大规模内战已经结束,但是要实行对外侵略又嫌实力不足,所以军队最主要的任务是防范西方国家从海上的攻击,海军和海防成为了军事建设的重点,陆军的作用则只是镇压国内有可能发生的地方骚乱和武士叛乱。因此,明治初期的日本国防建设采取“海主陆从”的方针,对武装力量的称呼和浩特为“海陆军”。关于海陆军经费的分配,明治三年五月三日决定为海军18万石、陆军12万石。
      但是,明治维也纳新时期的战争主力是以长州藩兵为主力的陆军。兵部大辅山县有朋是长州藩出身,对“海主陆从”的局面不满,于是在陆海军分别设省的同时,宣布武装力量的统称为“陆海军”,实行“陆主海从”的国防方针。从当时日本的国策来说,无论“陆海军”还是“海陆军”,将来的发展目标都是征服海外,但是此时却牵涉到狭隘的门户和地域之见。此时陆军的重要职位已为长州藩出身者把持,山县有朋友此举自然是无比赞成,却引起了以西乡从道(西乡隆盛之弟)为首、在海军中势力最大的萨摩藩巨头们的不满。“海陆军”与“陆海军”之争,实际上是长州、萨摩两藩势力对今后日本军队建设中陆军与海军孰主孰从,以及争夺对军队的最高控制权的一次较量。因为长州藩出身的山县有朋此时正掌握着兵政大权,萨摩藩的势力暂时败下阵来。近代日本陆海军抗争的传统,以及所谓“藩阀政治”的时代,也由此宣告开始。
      此时的日本海军拥有甲铁、富士山、千代田形3艘军舰,另有飞隼、飞龙、大孤、快风等4艘运输舰。1869年二月,各藩藩主开始了将所领土地、人口上交中央的“版籍奉还”运动,萨摩、长门、筑前、久留米、安艺、肥前、土佐各藩所有的军

第五十七章 清日赛跑(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