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3章 精神鼓舞士气[1/2页]

官场:由水库溃坝开始 凯少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晨的工地被一层薄薄的薄雾笼罩,像披上了件半透明的纱衣。搅拌机“轰隆轰隆”的轰鸣声撕破了黎明的宁静,惊得栖息在临时架设的电线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在雾中划出几道凌乱的弧线。老军人李建国蹲在码得整整齐齐的钢筋堆旁,正给几个新来的年轻工人演示如何绑扎箍筋。他那双布满老茧和裂口的手稳稳握住钢筋钩子,手腕灵巧地翻转间,铁丝已在钢筋交点上缠出一个个利落的死结,勒得紧紧的,不留一丝松动。“小伙子,绑扎就得这么紧,”他抬起头,眼角的皱纹里嵌着些许泥灰,声音却透着不容置疑的认真,“就像做人,得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别留半分空隙给虚浮。”
     说话间,一辆满载水泥的绿色货车“嘎吱”一声停在不远处,车斗挡板上贴着张醒目的大红标语,墨迹在晨露里微微发亮:“向老英雄学习!” 司机是个络腮胡大汉,摇下车窗探出头,朝李建国扬了扬手里的东西:“李大爷!接着!” 一包用旧报纸裹得严实的旱烟“嗖”地飞过来,被老人稳稳接住。“这是我爹让捎的,”大汉嗓门洪亮,带着股子自豪,“他说听广播里讲了您的事,非得把自己种的旱烟送您尝尝,说您当年在前线扛炸药包时,估计就缺这口劲儿足的!” 老军人解开报纸闻了闻,醇厚的烟香混着泥土气钻进鼻腔,他咧开嘴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初升的晨光,忽然就想起昨夜在捐赠处看见的那个小姑娘——她踮着脚把硬币从储蓄罐里倒出来,一枚枚堆成小小的山,硬币上还带着孩子手心的温度,烫得人心头发热。
     工地上的宣传栏不知何时换了新内容,原本贴着施工进度表的木板上,如今多了几张照片。最显眼的是老军人那三枚军功章的特写,铜质的表面在照片里泛着温润的光,旁边配着大学生志愿者写的短评,字迹清秀有力:“一枚军功章,半世纪忠诚。当荣誉化作建设的砖石,当初心融进泥泞的土地,我们看见的,是两代人跨越时空的初心接力。” 短评旁边,正是那个小姑娘的加油信,被工人们用透明胶带仔细地粘了好几层,生怕被雨水打湿。信尾画着的安全帽小人旁,不知谁细心地添了几笔——小人身边多了个扎着羊角辫、戴红领巾的小姑娘,手里举着一面小小的红旗,旗上用稚嫩的笔触写着两个字:“传承”。
     中午开饭时,临时搭建的食堂里飘出浓郁的红烧肉香味,混着米饭的热气在空气中弥漫。炊事班老王系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在窗口麻利地打菜。看见老军人端着饭盒走过来,他特意用勺子在菜盆里多舀了块肥瘦相间的肉,“大爷,您尝尝今天的红烧肉!” 老王笑得眼角堆起褶子,嗓门透着股子热乎,“这肉是镇上养猪户老孙头一早送来的,杀了自家最肥的那头猪,说当年您帮他爹打过井,这口肉必须让您先吃上。” 老军人端着饭盒找了个空桌坐下,刚要动筷子,就听见旁边几个年轻工人压低了声音嘀咕。“听说没?昨晚又有三辆私家车摸到工地,送来了好几卷防护网,车主连名字都没留,放下东西就走了。”“还有那个总戴着红围巾的陈老板,今天凌晨天没亮又拉来十吨钢材,说是‘算我给老英雄的见面礼,硬逼着卸货的师傅收下才走。” 年轻人的声音里带着敬佩,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每个人心里漾开圈圈涟漪。
     午休时,技术组的小赵蹲在刚筑起的堤坝雏形旁,眉头拧成了个疙瘩。新型加固材料和传统工艺的兼容性问题卡了好几天,他手里的图纸被雨水洇湿了边角,上面密密麻麻的参数像一群调皮的蝌蚪,看得人眼晕。老军人拄着根磨得发亮的钢筋钩子慢慢走过来,看见图纸上画着的衔接节点,忽然用钩子轻轻点了点一处标注:“小伙子,犯难了?” 小赵抬头,看见老人眼里闪着了然的光。“我当年在前线修工事时,也遇见过材料不对付的情况,”李建国蹲下身,粗糙的手指在图纸上比划,“你看这衔接处,是不是像当年我们堵枪眼时,得把沙袋斜着码?斜着码才能互相借力,把劲儿拧成一股绳。”
     小赵猛地抬头,眼里的迷茫散了大半。他忽然想起工地上流传的故事:老军人的三枚军功章里,有一枚是因为在一次塌方中,用自己的后背护住了怀里的测绘员,硬生生扛住了落下的石块。“您是说……”他蹲得更近了些,把图纸在潮湿的地面上铺平,“让两种材料像斜码的沙袋一样,留出相互咬合的角度?” 老军人笑着点头,拿起钢筋钩子在泥地上画了个简易的示意图,钩尖划过的痕迹清晰可见:“这里得先做毛面处理,就像打仗时挖战壕,第一步得把地基砸实了,后面的工事才能立得住,发力才稳当。”
  

第373章 精神鼓舞士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