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九,考试开始。
董煜拿到了试卷。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这第一题不是送分题吗?我明德书院,谁不知道这一句啊。”
董煜脸上露出了笑容。
稍微思索了一下,便有了腹稿。仔细斟酌之后,便落笔开始写。
这题熟稔,写起来很快,洋洋洒洒四百言,跃然纸上。
放在一旁等待墨迹晾干,他看向了次题。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义”通“议”议论的意思。
这一句,出自《中庸》。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句话反应过来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牛逼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牛逼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牛逼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牛逼啊!
但文章肯定不能这么写。
好在董煜被系统训练了这么久,写这一题,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不过这一题毕竟不如大学之道那一题,他还是得好好思索一下。
“先吃个午饭吧。”
董煜烤了两个馒头果腹之后,那首题的墨迹已经干了,便拿到了一旁。又抽出一张纸,平铺在自己面前,开始闭目思考......
半晌才有所得,又斟酌了字句,打好了腹稿之后,才开始动笔。
“自古帝王之治、圣贤之道、不外一中。”
“中者、举天下万世所宜视为标准者也。然芸芸之众、率恭然不能自立。而豪杰奇逸之士则又不免矫持太过、而不能以大中为归。”
“即中矣、而卒不能历久不渝、贯始终而如一,则物俗为之累也。惟君子能祛物欲之累、介然有以自持、此其所以难能可贵欤.......”
进入状态之后,越写越是顺畅。
.....
第一场要考三天,事实上,董煜第二天晚上便答完了所有的题目。
剩下的时间就是在考棚里睡觉。
不过这睡觉也是困难。
毕竟除了有呼噜声之外,也不暖和。甚至还能到不少哭声,想来是有人做不出来题目,急的不行。
八月十一晚上,试卷被收走。
今夜所有人都可以睡个好觉了,因为第二场的试卷明天一早才会送来。
同时,第二场的题目,也是最简单的。
除了五经题目之外,剩下都不难,只要格式正确,用词考究即可。可以说整个乡试,这第二场是最为简单。
因为最后一场太难.....
简单地说,乡试三场考试。
第一场考察的就是基础知识和文才,第二场考核的是考生是否掌握日后做官需要用的各种问题。
第三场才是最难的!
因为这一场的五道时务策,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答出来的。
一来需要有足够的见识;二来给
第96章 第一场考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