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技术,这样才能开发新思维。
加工厂的一些机器,才能自己革新,逐渐地有自己的设备。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由于城乡人民收入水平低,生活简单,加上又是卖方市场。
很多轻工产品,几十年一贯制,不变样,仍然可以卖出去,企业还有利润可图,不存在什么危机感。
自慢慢革新以后,情况很快发生了巨大变化,工厂生产照老样子干下去不行了,不少产品出现滞销积压现象就是这种变化的反映。
所以加入了不少新思路,才把这种局势扭转过来。
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隔一段时间,做做市场调研,问问大家伙到底会购买哪类产品。
除此之外,还想买什么东西,是买不到的。
这样,在生产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新的方向。
这个时期其实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题。
何雨生的加工厂,已经有很大规模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定任务份额,多余的活也不爱做。
对于何雨生而言,这可谓是经济黄金时期,虽然活不多,但大多都简单,没有难度。
何雨生的加工厂规模扩大,四合院那边也传开了,所以总有邻居,拜托何雨生给自己的子女安排工作。
工厂经营模式好,员工们“以厂为家”。
厂里的事就是家里的事,家里的事就是厂里的事,自己就是厂里的主人,也因为是主人,就对工厂有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也就是主人翁精神。
何雨生看到这样的现象,打心眼里开心。
整日里“以厂为家,厂兴为荣”的口号响彻耳边。
何雨生渐渐地除了统筹规划,还会参与自己工厂的生产活动,与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参加生产劳动。
何雨生这个带头人,与工人们打成一片。
也真心为工人办实事,工人的困难就是他们的困难,就会想方设法积极介入解决。
前段时间,阿丽家里忙得不可开交,何雨生直接准假,说:“啥会儿忙完,啥会儿回来就好。”
阿丽打心眼里感动,决定要在厂里好好干一辈子,更加勤勤恳恳地工作。
每到节假日,的时候,何雨生都要带上慰问品看望一线职工,了解工人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并能及时的提供帮助。
何雨生喜欢这样的感觉,每个人都是真心换真心。
这是他穿越过来之前,从未感受过的人情冷暖。
李工生病住院,那段日子,何雨生只要一有空,就会亲自看望外,工会还会买慰问品,当然还会派专人进行陪护。
这样的相处,让何雨生心中的芥蒂放下一些。
慢慢地,他觉得,自己这些年来,工厂培养的新人也很多,那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直接招收已有技术的人员呢?
如果自己成立了子弟学校,慢慢地,招人的质量也会提升。
专业工厂招工的质量,让员工们工心里倍感温暧,再加上设置了厂医。
工厂医院,工人们把厂看成了家,一心一意地做贡献。
第100章 整顿工厂制度 久违的温暖[2/2页]